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人杰传 > 二零三章 曹子桓回乡设宴 陈群设九品中正

二零三章 曹子桓回乡设宴 陈群设九品中正(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一、设置中正:这是九品中正制的关键环节。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这是为了保证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对中正事务的干扰。大小中正官还都有名为“访问”的属员。

二、品第人物:这是中正官的主要职责。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

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1、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2、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魏晋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3、定品:即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所谓“品”,就是综合士人德才、门第(家世官位高低)所评定的等级,共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但类别却只有上品、中品和下品(二品至三品为上品;一品为虚设,无人能达到;四品至五品为中品;六至九品为下品)三类。在德才与门第中,定品时一般依据后者,叫“计资定品”。所谓“状”,乃是中正官对士人德才的评语,一般只有一两句话,如“天才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这是对东汉后期名士品评人物的制度化。

陈群九品中正制的实施,实际上是和曹操“唯才是举”的思想南辕北辙的。设立九品中正制,其实就是以放权给世族地主为代价,来取得他们对自己代汉后正常统治的支持。曹氏父子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在选官制度改革问题上,之前“唯才是举”的措施对世家大族势力造成了不少抑制、打击,然而世家大族势力不断膨胀发展的客观形势又使曹魏不得不予以正视,只好转而与世家大族达成妥协,设置由中央委任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而中正官又都由世家大族出身的大官兼任,这样,世族渗透进选举,中央政权权和世族势力在选拔人才这个问题上,矛盾开始缓和,士族开始逐渐垄断大权,这一制度最终成为门阀士族的选举工具。

六月,曹丕亲自率领大军队南下,假意准备征讨东吴(实则是勒兵四处巡游,为代汉称帝造势)。孙权听闻曹丕即位南征,对群臣说:“曹丕正值盛年继位,恐怕我不能比他活得久,诸卿有什么办法?”众人还未回答,阚泽便说道:“不到十年,曹丕就一定会死,大王不用忧虑。”孙权问:“您怎么知道的?”阚泽回答:“以他的名字来说,不到十就成丕,这就是他的命数啊!”

孙权不以为然,说道:“照你这么说,曹丕还活不过十岁呢!”阚泽一脸神秘的摇摇头道:“不可说,不可说。”孙权大怒,拂袖而去。

王将出师,度支中郎上疏阻止,曹丕怒而杀之,贾逵随军再次就任丞相主簿祭酒。大军向南到达黎阳,军士渡河时毫无秩序地争先恐后,贾逵立即斩杀了违反军纪的数人,秩序才得以恢复。到达曹氏故乡谯县后,曹丕任命贾逵为豫州刺史。

七月,魏王驻军于谯。这是曹丕嗣魏王后首次返回家乡祭祖。

八月,曹丕于谯故里前筑大飨台、建大飨碑,大飨六军和家乡父老,作《复谯租税令》、《于谯作》。《文帝纪》:“甲午,军次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魏书》说:“设伎乐百戏,令曰:‘先王皆乐其所生,礼不忘其本。谯,霸王之邦,真人本出,其复租税二年。’”三老吏民上寿,日夕而罢。丙申,亲祠谯陵。这里说的先王指的是曹操,亲祠谯陵,祠的就是曹操,因为这里原是曹操筑精舍之建筑,曹丕军谯的主要意图就是祠其先人曹操,所建大飨碑云:“惟延康元年八月,旬有八日辛未,魏王大飨六军,爱及谯县父老男女”等。《天下碑录》云:“曹子建文,钟繇书。”曹丕此次军谯可能已允许曹植返乡祭祖,不然曹植不会写大飨碑文。《于谯作》一诗写了歌舞百戏、大飨六军与谯父老百姓,及饮宴的盛况。

曹丕采纳九品中正制的建议,除了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外,很大程度上也是九品中正制本身的确有其可采之处。九品中正制刚设立之初,除了照顾世家大族的利益外,也的确包含了“唯才是举”的精神,选举人才时品状并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选贤任能以更好的维护其统治的作用。

;

其时天下刚安定不久,州郡的法纪松弛。贾逵认为“州刺史,原本是以六条诏书监察二千石及其以下官吏,所以在考察报告中,都使用威严雄武、有督察官吏之才等辞句;而不说他们安详、平和、宽厚、仁爱,有谦谦君子之德。如今郡的长官不重视法令,致使盗贼公开抢动、行窃,刺史即使知道也不加追究。这样下去,国家还能走上正轨吗?天下人又能从哪里得到公正!”豫州兵曹从事在前任刺史时请假,贾逵到任官数月后才回来就职;贾逵于是借此事拷问追究州中徇私放纵、不按法令办事的二千石以下(即太守以下)官员,将他们全部弹劾罢免。贾逵在任豫州刺史期间,革新吏治,锄强抑暴,兴利除弊,政声卓著。曹丕嘉奖道:“贾逵是个真正的刺史!”同时布告天下,要求各州效仿豫州的治理措施,并封贾逵为关内侯。

豫州南部与东吴接壤,贾逵在边境设置哨兵,修缮铠甲武器,为防守边境做好准备,使敌军不敢进犯。贾逵在外修军旅同时,也不忘内治民事。贾逵在境内断山蓄水,建造了小弋阳陂,又疏通运渠二百余里,人称“贾侯渠”。他缮甲兵,加强战备,使东吴不敢侵犯。

曹丕设置散骑常侍(魏文帝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称散骑常侍,以士人任职,类似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秘书或者顾问。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侍郎(皇帝近侍)各四人,宫中的宦官任官不得超过各署令。为防止自己的王朝出现汉末时的宦官扰政的情况,曹丕将这一规定用金写在策书上,存放在宗庙的石函里。当时,正在选拔侍中、常侍等官员,长期跟随曹丕左右的亲信就暗示主持选官的人,想自己担任,不再从他处选调。司马孚说:“现在新王刚刚登位应该征召和任用全国各地的人才,怎么能够凭借这种机遇,举荐自己身边的人呢?任职不根据才能,做了官也并不尊贵。”因此,才从他处进行选拔。

尚书陈群认为,汉朝任用的官员,并没有把人才都选举出来,于是设立九品官人的制度。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的现象,与要求参与政治的中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如何选官的问题上斗争激烈。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创议后,于是九品中正制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但当时察举尚未完全废除,九品中正制沿袭了东汉乡里评议的传统,九品中正制就是在这种背景形势下产生的。

九品中正制从内容上说如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