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人杰传 > 二零二章 曹孟德超世之杰 曹丕即位为魏王

二零二章 曹孟德超世之杰 曹丕即位为魏王(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第二天清晨,以魏王后的命令,拜太子曹丕继承曹操为魏王,下令大赦天下罪犯。事后,陈矫得到曹丕的赞赏说:“陈季弼即使在面对如此重大事变当中,仍能表现其明略过人的一面,可以说是一时俊杰!”

不久,汉献帝派御史大夫华歆带着诏书,授予曹丕丞相印绶和魏王玺绶,仍兼任冀州牧,于是曹丕尊奉母后卞氏为王太后。曹丕下令自己的弟弟鄢陵侯曹彰等人都回到自己的封地。临淄侯曹植的监国谒者灌均,迎合曹丕的意图,上奏说:“临淄侯曹植酗酒,言辞轻狂傲慢,动持并胁迫魏王的使者。”曹丕贬曹植为安乡侯,将曹植的党羽,右刺奸掾、沛国人丁仪,黄门侍郎丁廙兄弟,二人及两家男子全部处死。丁仪有文集二卷,《补续汉书艺文志》传于世,曹植著有一诗《又赠丁仪王粲》,全后汉文中的《寡妇赋》被认为是丁仪之妻所作。

鱼豢论曰:有句谚语:“贫穷的人,不用学,自然会俭朴;卑下的人,不用学,自然会谦恭。”这并不是说人的性格有差别,而是环境造成的。如果曹操很早就管束曹植等人的举止,有这样贤明的用心,曹植等人怎么会有非分的想法呢?曹彰怀有怨恨,尚且没有到达这一地步;至于曹植,哪里能发动什么变乱!偏偏使杨修因曹植的倚重而遇害,丁仪因逢迎曹植而全家被杀,太令人哀叹了!

鱼豢,长鱼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鱼豢有感于当时学术、文化的坠落,遂作《儒宗传》,其序曰:“从初平之元至建安之末(公元190~220年),天下分崩,人怀苟且,纲纪既衰,儒道尤甚……至太和、青龙中,中外多事,人怀避就,虽性非解学,多求诣太学。太学诸生有千数,而诸博士率皆粗疏,无以教弟子,弟子本亦避役,竟无能习学……又是时朝堂公卿以下四百余人,其能操笔者,未有十人,多皆相从饱食而退。嗟夫!学业沉陨,乃至于此,是以私心常区区贵乎数公者,各处荒乱之际,而能守志弥敦者也。”由此可知,在曹魏国时期,贵族子弟们入太学多是为了躲避服役,而在太学中教授生徒的博士们也大都粗疏,学无根底。当时朝中公卿以下能执笔为文者也不到十人,无怪乎鱼豢要叹息了。

随后,为报贾诩之恩,曹丕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幼子贾访为列侯,以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迁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并将魏王曹操的遗体安葬在邺城西面的高陵。由于曹操提倡薄葬,所以曹操墓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不为盗墓者所重视,再加上没有封土建陵,没有植树,几个朝代之后,曹操墓所在便无人知晓了。又因邺城以西有北朝墓群,加上没人知道曹操墓的所在,于是传说曹操有七十二疑冢,以至于后人愈应符在其诗《曹操疑冢》中写道:“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知人善任,善于洞察别人,很难被假像所迷惑;能够发掘和提拔有特殊才能的人,不论地位多么低下,都按照才能加以任用,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敌人对阵时,他仪态安详,似乎不愿意打仗;可是一旦制定好策略,向敌人发动攻击,便气势充沛,斗志昂扬。对有功的将士和官吏,赏赐时不吝千金;而对没有功却希望受到赏赐的人,则分文不给。执法时严峻急切,违法的一定加以惩罚,有时对犯罪的人伤心落泪,也不加赦免。生活俭朴,不崇尚富丽奢华。所以能够消灭各个强大的割据势力,几乎统一全国。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晋人王沈后来在《魏书》中评论曹操说:“太祖统御海内,兼灭群雄,其行军用师,大抵依据孙武、吴起的兵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策略,变化莫测,每战必克。知人善察,提拔于禁、乐进于行伍之间,争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他们都立下不少战功,列为名将;其余从下层选拔人才,登为州牧郡守的,不可胜数。能够创造大业,文武并用。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有功勋应该赏赐,不吝千金;没有功劳希望赏赐的,分毫不与。”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不论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他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有权力的人;不论是对外还是对内的战争,曹操都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让荒乱肆虐,征伐不断的中原地区得以相对的宁静。曹操在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上做出的贡献,都是功不可没的。

曹操去世时,太子曹丕正在邺城,驻守洛阳的军队骚动不安。大臣们想先保守秘密,暂时不公布曹操去世的消息。谏议大夫贾逵认为不应该保密,才把丧事公之于众。有人说,应当把各个城池的守将都换上曹操家乡的谯县人和沛国人。魏郡太守徐宣大声说:“如今各地都归于一统,每个人都怀有效忠之心,何必专用谯县人和沛国人,以伤害那些守卫将士的感情!”

魏王曹丕对贾逵感恩戴德,即王位后先任贾逵为魏王国都城邺县县令,后迁为魏郡太守。贾逵在还未往郡府赴任前,魏郡府官属听闻贾逵即将担任为郡守,都提前来到贾逵府邸门外。贾逵领着迁书出门后,郡属官员全部挡在门外,在贾逵的车下参拜。贾逵制止道:“等我到达治所郡府正式上任后再拜不迟,现在不应该这么做!”贾逵曾受别人牵连而要被治罪,曹丕说道:“晋国贤大夫叔向的不朽功勋使得他传到十世的后代还能得到宽宥,何况贾逵的功德就是他自身所立的呢?”于是赦免了贾逵。

同年五月,汉献帝追封曹丕的祖父太尉曹嵩为魏太王,曹嵩的夫人丁氏为魏太王后。封(丕)子曹睿为武德侯。

;

曹丕听了这话,赞叹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社稷之臣啊!”撤换之事才不再提起。青州兵听说主帅已亡,敲着鼓一批批地走散了。大臣们认为应当马上禁止青州兵这种无视军纪的行为,不服从的就要治罪。贾逵认为魏王已殡,继嗣的新王还未拥立,此时最好还是对动乱进行安抚。于是说服了众大臣,并发给青州兵长檄公文,让他们凭着公文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得到当地官员提供的粮食关照。如此一来,一场骚动才被平息下去。

可是,曹丕还没到,曹丕的兄弟、鄢陵侯行越骑将军曹彰倒先带着兵马从长安赶来洛阳,意欲抢夺其兄的继承王位的权利。他问贾逵:“先王的玺绶在哪里?”

贾逵很严厉地回答说:“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的玺绶不是君侯你该问的!”说得曹彰无言以对,不敢再争。就这样,贾逵和在洛阳的文武百官把曹操的遗体入殓,然后与夏侯尚将之送还邺城,由太子曹丕主丧,并奉诏迎曹丕为魏王、丞相,领冀州牧。

噩耗传到邺城,太子曹丕恸哭不已。中庶子司马孚劝谏说:“先王去世,举国上下都仰仗殿下您的号令。您应上为祖宗的基业着想,下为全国的百姓考虑,怎么能效法普通人尽孝的方式呢?”曹丕很久以后才止住哭声,对司马孚说:“你说得对。”

当时,大臣们刚刚听到曹操去世的消息,相聚痛哭,一片混乱。司马孚在朝堂上大声说:“如今君王去世,全国震动,当务之急是拜立新君,以镇抚天下,难道你们只会哭泣吗?”于是命令群臣退出朝堂,安排好宫廷警卫,处理丧事。大臣们认为太子曹丕即魏王位,应该有汉献帝的诏令。尚书陈矫说:“魏王在外去世,全国惊惶恐惧。太子应节哀即位,以安定全国上下的人心。况且魏王钟爱的儿子曹彰正守在灵柩旁边,他若在此时有不智之举,生出变故,国家就危险了。”当即召集百官,安排礼议,一天之内,全部办理完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