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龙兴华夏 > 第四百八十三章 别了,威妥玛

第四百八十三章 别了,威妥玛(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如果您真能做到的话,那么我现在离开中国,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威妥玛说着,向林义哲伸出了手,“谢谢您和我说这些,林。”

听到威妥玛竟然对林义哲改了称呼,威妥玛身边的几位使馆工作人员的脸上都现出了讶异之色。

“我在中国,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能够早些认识你,林。”威妥玛用力的握着林义哲的手,凝视着林义哲的眼睛,用无比真诚的语气说道,“我祝愿你能实现你的愿望,让这个古老的国家焕发出新的面貌。”

“您会看到这一天的,威妥玛先生,我保证。”林义哲微笑着回答道。

此时仆人将威妥玛的家具什物全部装载完毕,威妥玛夫人和孩子们也都上了马车,威妥玛转头看了看,松开了手,抬起头上的礼帽向林义哲微微一躬,林义哲双手抱拳,躬身一揖,回了一礼。

一是中外“失和”的原因。在赫德威妥玛等洋人看来,主要是由于中国妄自尊大,不愿打开大门并与外国人平等相处,导致中国遭受西方的入侵。而中国的士大夫们则强调这是西方侵略的后果。其实,这两个原因是并存互补,而不是互相排斥的。清朝统治集团中世纪式的愚昧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是导致西方入侵的重要原因。威妥玛等人对中外关系的分析存在片面的看法,可是,如果不求全责备,他的“新议论略”在当时仍不失为有益的忠告。

而对于“照约办理”,中国的士大夫们坚持认为,与西方列强和睦相处是错误的,只会助长西方列强的气焰。但事实上,只要了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劣势,面临的任务是争取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实现由贫弱愚昧到富强与文明的转化,就不难理解在对外关系中实行遵守条约,以和为主的方针首先是对中国有利的。

中国的士大夫们还怀疑威妥玛等人的动机。他们认为,威妥玛和赫德都是英国人,威妥玛还是英国的外交官,他们策划的建议,能不首先为自己国家的利益着想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宗法*制度下的狭隘心理。让中国士大夫们对他们的建议持怀疑和警惕的态度便是合乎情理的了。

中国士大夫们不知道或者不愿意了解的是,当时西方国家与中国社会进步其实有不少利益重合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要扩展世界市场,东方各国如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过于腐朽。社会动荡不安,双方的贸易就会落空。而在经济上。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必要的适应世界市场发展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和原料、能源生产等设施,双方的贸易也不能持续地发展。

作为一个有经济学常识的现代人,林义哲知道,除了少量利益直接冲突的生产项目,通常商品经济越发达,国家间相互的贸易量越大!

“再见了,林。”威妥玛说道。

“再见,祝一路顺风。”林义哲说道。

威妥玛转身上了马车,冲林义哲摆了摆手,车夫扬起了马鞭,马车缓缓起行,紧接着装运东西的马车也跟着起行。

“别了!威妥玛!”林义哲望着渐渐远去的威妥玛的马车,在心中暗暗的说道。

威妥玛当时便不讳言,他在《新议论略》里提的这些建议同样有利于西方。“一则中取前项新法,商局未免大受其益。二则内地从此容易治平,外国民人来往通商,常行居往。易得保全,各国亦可无虑;其最为欣悦者在此。”但总的说来,“外国虽受其益,中国受益尤多。”这些话是符合实际的。例如,消除他们指摘的*现象。中国不是受益尤多吗?又如,他们建议的建议铁道、电报、五金、煤炭各厂,制造轮车电机、工织器具、改革金融和邮政等等,又有哪一样利于西方而不利于中国呢?(后世史家把威妥玛的建议看作“有利于列强扩大侵略的事业”,亦无疑失之偏颇。惜乎此等看法。在后世仍是“主流”。)

由于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建立起现代意义的大众传播煤介,赫德、威妥玛的建议由清廷下发朝臣和地方大臣讨论,对这些大臣可以说是一次有力的震动,而这些建议和奏议的传抄,也令中国的忧国之士更为关注洋务。就在今年也就是光绪元年,《万国公报》又重新发表了这两篇建议,使其影响进一步扩大。因此,可以说《局外旁观论》、《新议论略》对洋务思潮的形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就一些具体内容看,后来的洋务运动的实际活动,一直没有超出他们建议涉及的范围,有些反对者后来成了积极的推行者。甚至洋务运动支持者和反对者的争辩主要也是围绕建议涉及的具体项目——要不要举办铁路、轮车等等进行的。有识之士提出的更高层次的问题——如西方的本末和政制等问题,在洋务运动期间一直没有成为激烈争辩的论题。后者或是被目为异端邪说,“以言贾祸”被顽固派利用权势予以压制;或是被当作海外奇谈而不予理睬。赫德他们的建议显然有一些重大的缺陷。主要是没有提出重大制度改革的意见。如只建议办一些专门学馆,却不敢触及废除科举,逐步建立现代教育制度。揭露了官场的*,却没提议建立现代国家机关。这是由于见识所限,以及策略方面的考虑。他们是西方现代文明培育出来的能吏,而不是能洞察社会变革过程的思想家。因此,在他们之后,就有一些中西人士提出了一些远胜他们的见解。尽管如此,也不可否定他们的意见是适时的忠告,相对地说较易为当时人们所理解,而且更有助于洋务思潮的形成。

正是出于这样的看法,林义哲是以才会在这个时刻,对威妥玛的《新议论略》给予如此高的评价!

“我所取得的成就,其实都在您的建议之内。”林义哲看着威妥玛说道,“我希望,能够在我有生之年,将您的建议全部变成现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