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人杰传 > 一九九章 习珍报汉恩以死 奸雄魏讽终作乱

一九九章 习珍报汉恩以死 奸雄魏讽终作乱(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陆逊前后斩首、俘获以及招降蜀军数万人,孙权即拜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镇抚荆州。当时荆州士人刚归附东吴,仕进之人有的还未得到妥当的安置,陆逊上书孙权说:“过去汉高祖承受天命,招延优异英才,光武帝中兴,广大的俊杰都去归附,只要他们有益于道德教化的兴隆,不必区分远近亲疏。如今荆州刚刚平定,有声望之人没有得到显达,为臣恭敬恳切地请求您普遍给予他们供职提拔的恩德,使他们都得到进身的机会,然后天下人就会延颈仰望,都想接受您的深广的教化。”孙权敬佩并采纳了他的建议。襄樊之战是三国时期少见的大战,曹魏参战兵力保守估计也至少有五万(于禁七军+襄樊驻军+徐晃援军),关羽的荆州军团估计有三万多(不然不可能围困襄樊),东吴吕蒙军队夺取荆州的军队想来也不少(江陵是著名的坚城)。所以,襄樊之战的总兵力保守估计在十万左右。襄樊之战,直接决定了荆州三郡(主要是南郡)的归属,东吴从此占据荆州六郡,包括编县(今湖北荆门)以南的南郡、石阳(今湖北黄陂西)以南的江夏郡和江南的长沙、桂阳、零陵、武陵4郡,辖今湖北荆门、黄陂以南的湖北省、湖南全省,广东北江以西,广西荔浦、平乐以北,永福、桂林、灵川以东地区。不仅增加的地盘,而且还“全据长江”,进一步巩固了东吴政权的安全。蜀汉丢失荆州三郡,损失极其惨重。首先,蜀汉从此失去了东面北伐的大基地,使得隆中对成为虚话。其次,荆州的军队和人才基本上是损失殆尽。再者,孟达在其后叛变投魏,导致丧失上庸等地。最后,蜀汉在襄樊之战的惨败,直接导致了后来刘备讨伐东吴的夷陵之战,使原本就弱小的蜀汉政权雪上加霜。当初,沛国人魏讽(字子京),有口才,整个邺城为之倾动,魏的相国钟繇因此延聘他为西曹掾。荥阳人任览是魏讽的好朋友,他的同郡人郑袤是郑泰的儿子,常对任览说:“魏讽是个奸雄,最终会作乱。”九月,曹操大军征汉中未回,魏讽秘密纠结党徒,与长乐卫尉陈祎谋划袭击邺城。未到预定日期,陈祎害怕,告发了此事。太了曹丕诛杀了魏讽,钟繇也因此案被免掉官职。可以说,曹操的内部经常出现叛乱,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一次,魏讽联络一班荆州旧党呼应关羽,与之里应外合。无兵无将的西曹掾魏讽,却想要袭击曹操的大本营邺城。他的举动,在我们后人看来,着实有些拿生命当儿戏的感觉。裴松之说:“荆人服刘主之雄姿,惮孙权之武略”。

关羽在荆州收买人心也是相当成功,以至于关羽败后,各地大族纷纷反抗孙吴(文布、邓凯等)。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些人一心向汉,并不是因为关羽的恩威。《襄阳记》记载:习珍,为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将军。孙权杀关羽,诸县响应。欲保城不降,珍弟宏曰:“驱甚崩之民,当乘胜之敌,甲不坚密,士不素精,难以成功。不如暂屈节于彼,然后立大效以报汉室也。”珍从之,乃阴约樊胄等举兵,为权所破。珍举七县,自号邵陵太守,屯校夷界以事蜀。孙权遣潘濬讨珍,所至皆下,唯珍所帅数百人登山。濬数书喻使降,不答。濬单将左右,自到山下,求其交语。珍遂谓曰:“我必为汉鬼,不为吴臣,不可逼也。”因引射濬。濬还攻,珍固守月余,粮、箭皆尽。谓群下曰:“受汉厚恩,不得不报之以死。诸君何为者?”即仗剑自裁。刘备闻珍败,为发丧,追赐邵陵太守。在魏讽一案中,王粲的两个儿子也被连坐杀掉。曹操闻讯叹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这段感慨来自于《文章志》。还有一个人的被杀也颇为值得琢磨,这就是张绣的儿子张泉。实际上张绣本人也是死的不明不白,陈寿写的张绣本传中就一个字:“薨”,怎么“薨”的,没写。但魏略曰:五官将数因请会,发怒曰:“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绣心不自安,乃自杀。这里的“五官将”指的就是曹丕。曹操当初是把张绣的女儿娶给了自己的儿子,两家是儿女亲家,结果还不能让张绣安死于枕上,特别是这样一个人物,曹丕何敢做主逼死他?若干年后,还不放过张绣的儿子张泉。三国史研究者章映阁先生进一步认为,官渡之战中那些悄悄给袁绍暗送秋波的人也都在这次大清洗中丢了性命。有人则赞同章先生的这个论点。这些人以张绣父子的下场为例来证明:曹操不是什么宽宏大度的人,他在杀人的问题上一向非常计较,什么人现在可以杀,什么人以后可以杀,那都是很有一笔账在心中的。张绣当时不是不该杀,而是不能杀,时过境迁,张绣的剩余价值也没有多少了,于是便可以杀了,但自己手上不必直接沾血,儿子去办就可以了。这样一来,曹操自己还可以在外面假装感叹:“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一类的鬼话。万绳楠在《魏晋南北朝史论稿》里有相当合理的分析论述。他认为曹操政权底下可以分为两股集团∶“谯沛集团”,是来自於曹操故乡的政经军势力,属於“庶族”的性质;而“汝颖集团”,则是当年为了对抗冀北袁绍势力而“加盟”过来的势力,再加上讨黄巾时期的渊源,使得汝颖集团虽为世族,但却与曹操的关系相当亲近。曹操在世时,军事行动多於纯粹的政治活动,因而军权全都掌握在庶族的谯沛集团手中,也才有“重才不重德”的说法。万绳楠在《魏晋南北朝史论稿》中引述史家陈寅恪的说法,陈寅恪认为,魏讽是沛人(可见在沛人说与济阴人说中,恪老取沛人说为是),与曹植并为谯沛集团的领袖人物,对抗曹丕领下的汝颍集团。217年曹丕被立为曹操继承人,219年魏讽就谋反失败而被曹丕处死,大致看来符合两集团的对抗理论。就魏讽谋反集团的人物来分析,恪老的理论有部分的可信度,像是张绣的儿子张泉,很可能就因为父亲被曹丕逼的自杀而死,因此怀恨在心而参加魏讽的谋反,结果落得身死国除的下场。另外,魏讽集团的多数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色,那就是曾经是刘表的手下,直到曹操征荆州的时候才随著他们较有名的父兄回(来)到北方,成为曹魏的臣下,像是山阳王粲的两个儿子、经学大师南阳宋忠的儿子、南阳刘廙的弟弟刘伟等。这些荆州来的名士子弟,可能因为他们是曹操政权的后进人物,在官场受到压抑或不得升迁(像诸葛亮的好朋友徐庶、石韬到曹魏后,官位不高,仕途明显不顺,所以诸葛亮叹说:“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不满之下倒向魏讽,意图谋反而得高官大位。如果以交友关系去观察,也稍可证明魏讽集团与汝颍集团对立,而与曹植的集团友好(曹植的集团人物以沛人丁廙、丁仪与曹彰为主)。汝颍集团的南阳刘廙(与丁仪共论刑礼,皆传於世)、北地傅巽、荥阳郑袤都论断魏讽必定祸乱谋反,可见魏讽该是与汝颍集团对立,才会受到对立人物的讨厌。最后还有一个人物,是魏讽集团中名字登於史册的,那就是谯郡人文钦。光看乡里就可推知他是谯沛集团的人,也可推知魏讽集团该有不少未见史册的谯沛人,只是名气不如文钦,故略之不载。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