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人杰传 > 一二零章 卧龙得阿承丑女 庞德公保全子孙

一二零章 卧龙得阿承丑女 庞德公保全子孙(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庞德公回答:“世上的人追慕名利,只会留给子孙危险;而我留给子孙的是安居乐业,只是遗留下来的东西不同罢了。”

刘表问庞德公危险的原因,庞德公回答说:“尧、舜将天下的土地授予他的臣子,而没有偏爱;让他的儿子在民间生活,而无骄傲的神情。丹朱、商均和我,得以保全生命而终。禹、汤虽得到了天下,便把国家交给自己的亲人,使桀败退,迁徙南巢;纣的首级被悬挂在周的旗织上,而他们的宗族被敌人俘获。禹、汤难道不比丹朱、商均愚蠢?这就是其处境危险的原因。周公摄政时,杀害他的兄长。如果此前让周公和他的兄弟食用粗劣的汤羹,居住蓬蒿下面,哪有像这样的危害!”刘表只得叹息而去。后来,庞德公带着妻子儿女登鹿门山,以采药为理由,不再归来。

由此可见,诸葛亮的交际圈和亲属关系是相当有层次的,虽然诸葛亮此时名不见经传(每自比管、乐,时人不屑),仅仅在朋友圈里被看的很重,但是诸葛亮无时无刻不凭借优越的平台而关注着天下局势。诸葛亮的胸怀,是整个天下,所以他的格局,他的气势,也必定与天下相符。所以,虽然此刻曹操统一了北方,虽然诸葛亮本人在荆州有裙带关系,轻易就能在刘表手下谋得官职。但是这两个人,都不是诸葛亮想要的,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诸葛亮此时才二十多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等待答案,诸葛亮仍在蛰伏。

;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诸葛亮先后在庞德公、司马徽处学习,在庞德公处得到了“卧龙”的雅号。后来司马徽推荐诸葛亮求学于避世在荆襄的灵山人丰玖,诸葛亮在丰玖处讯问到何处出仕时,丰玖说:“流离失所,旋转如蓬,德布四方”者而辅之。孔明回了隆中后,方才领悟老师的话中暗藏了“刘”、“玄”、“德”三字。

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小名阿娇,长得花容月貌。听说诸葛亮学识人品俱佳,就很倾慕他,于是托父亲主动提亲。她请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很丑,看他是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于是黄承彦便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并将消息传了出去。诸葛亮料想黄承彦的媳妇并不丑,其女不会差到哪里,又好奇女子竟有与自己相配的才华,当即应许这头亲事。当时诸葛亮的隆中乡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听说诸葛亮要娶黄承彦的丑女,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结婚那天,黄月英头上盖着一块红布,她想试探一下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毫不犹豫地去揭红盖头,没想到诸葛亮真的二话没说就揭了盖头。面对花容月貌的黄月英,诸葛亮以为弄错了,这时一脸喜气的新娘才道出了原委。据说,后来人们结婚,姑娘的红盖头就是从黄月英那儿学来的。

结婚后,诸葛亮突然发现岳父一家的社会关系非常复杂,岳父不仅在文化圈内有着卓著的影响力,在荆州政坛上也属于实力派门阀。黄承彦和刘表是连襟,当年,荆州首屈一指的实力派人物蔡瑁把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刘表和黄承彦。也就是说,刘表现在不仅仅是诸葛亮叔叔的好朋友,还是自己妻子的姨父,关系更进了一步,而在荆州担任重要军事职务的蔡瑁则成了诸葛亮妻子的舅舅。不过,有了黄承彦这层关系,诸葛亮与荆州政界和军界人士的接触就更进一步了。通过这些渠道,身居隆中的诸葛亮能够更迅速地了解时局的发展、朝廷和诸侯等各类人物的政治动向以及当时各政治集团的内幕活动等情报信息。这些情报信息对于正在密切关注时局、分析时局发展方向的诸葛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荆州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庞德公对当时的显学——评论人才,也是很有研究。人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正是庞德公做出的人才鉴定。

庞德公,字尚长,襄阳人,居住在岘山南沔水中的鱼梁洲上,从来没有进入过城府。平日在田里耕作,夫妻相敬如宾。休息时,正襟危坐,以弹琴、读书作为自己的乐趣,神情严肃。庞德公与隐居襄阳一带的名土极为友善,亲密无间,过往颇多。曾与司马徽、庞统等人屋宇隔水相望,常常欢聚,荡舟或涉水相访,无牵无挂、自得安闲。

有一天,司马徽来庞德公家,恰巧庞德公渡沔水去极少,祭祀先人的坟墓,他竟直入庞德公家的房屋内部,把庞德公妻子儿女叫来,并要求他们快点做黍饭招待自己,并说:“徐庶曾说有客人要来与我和庞德公谈论。”庞德公妻子儿女皆罗列食物,拜司马徽于堂中,奔跑着供设饮食。不久,庞德公回家,和司马徽见面,朋友之间竟像家人一样亲密无间,没有主客之分。司马德操小庞德公十岁,把庞德公当兄长,称庞德公称为“庞公”,“庞公”之名由此而来。

荆州刺史刘表数次请庞德公进府,庞德公都不屈身就职,于是,刘表亲自去聘请庞德公。刘表对庞德公说:“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庞德公笑着回答刘表:“鸿鹄在高林之上筑巢,晚上有栖息的地方,龟鼋在深渊下面作穴,晚上有归宿,人的取舍与行为举止也是人的巢穴,万物都是只为各自得到栖宿的地方,所以天下并不是我所要保全的。”

庞德公以耕作为业,所以他的妻子儿女在前耕耘。刘表指着他的家人问庞德公:“先生住在田亩之中,不肯出来做官,有什么能够遗留给子孙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