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乱世栋梁 > 第四十章 书中自有颜如玉

第四十章 书中自有颜如玉(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师资力量薄弱,这是个大问题,短时间内无法很好解决,李笠认同柳盼的意见。

若按后世的经验,应该开办“师范学校”,专门培养各级教师(先生),才能撑起公办教育的框架。

只有公办教育到了一定规模,科举制才能真正实现“寒族科举官僚取代世家门阀官僚”的最终目的。

这是数百年来的“现状”,加上之前(故梁时)朝廷紧张,无法在各地大办教育,所以,“公办教育”的基础十分羸弱。

现在,朝廷行考试选官的科举制度,还分士、庶两榜,为的是让庶(寒)族有更多机会入仕。

但因为总体来说寒族子弟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所以已经举办过的考试(州试)中,寒族考生的成绩不是很好。

虽然不可否认寒族子弟之中也有出类拔萃者,但总体来说,寒族子弟的学问水平,是低于士族子弟的。

也亏得科举考试分士、庶两榜,不然,除了极个别表现特别优异的寒族考生能上榜外,其他寒族考生只有落榜的份。

总体而言,湖州地区的“公办教育”尚在起步阶段。

数百年来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导致“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变成常态,寒族子弟想要靠学问做官,十分艰难。

虽然故梁时,有国子学考试入仕制度,但是想要获得国子学入学资格,难于登天,

所以,地方上的州郡学,一直以来都是屈指可数,也无必要开办,因为寒族子弟在评“乡品”这一关,就被挡在仕途之外。

评乡品,看的是门第,门第不高,学问好也没用。

“以你之见,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李笠问,柳盼现在不那么紧张了,加上皇帝问的就是自己想说的,便毫不犹豫回答:

“蒙学、县学、州学,这三级教育缺一不可,只有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由易入难,学生才能具备参加省试的知识水准。”

“蒙学可以是私学、族学,但县学、州学,朝廷一定要用心去办。”

“学堂、藏书倒还好解决,关键是师资,因为一个会教学生的好先生,可不容易找到那么多。”

“如果先生不会教,学生学不懂,那就是浪费时间。”

寒族子弟即便入仕,最多也只能当个流外官,很可能一辈子就是流外官,想要入流都很困难。

有心向学的学子,一般只能去私学读书。

私学,一般是族学,或经学家、大儒开办的私学。

除此之外,寒族子弟就只能去给擅文的地方官当门生,或者出身吏家的吏家子,学的是世代相传的“家学”。

于是,对于寒族子弟来说,想要出人头地,只能是给地方官当吏,尽可能表现自己才华,让府主赏识,然后提携自己,这样才能入仕(由吏转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