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尸王小道长 > 第249章 扒犁

第249章 扒犁(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可见,这又是一种用狗牵引又以人为持具支地而行的“爬犁”。

这里的人“冬驾扒犁至索伦河南,与诸种人为物质交换。“

过去人家养狗,不单单为了看家狩猎,还为了“驾犁”。

“清初,有所谓使犬部者。如今临江等处,每于江上结冰,用狗扒犁。俄境亦有之.其狗皆肥壮而驯,一扒犁以数狗驾之,而头狗价最昂,俄人购者往往一狗值五百羌洋也。“

在当年,东北的许多地方设有“狗市”,和马市一样出名,专门交换像牛犊一样大小的“扒犁狗“。辽时还设置了“狗驿”,各驿站靠狗扒犁传送信息。

冬天的时候,草原上的积雪还是很深的,不过这条路是牧民的扒犁子和拖拉机要经过的地方,所以积雪被压出了道路的形状,如果是两驱的车,在这种路上面开起来,还是比较费劲儿的,但是5.8排量的四驱车,应付这种路根本不叫事儿,就算直接开旁边的积雪堆里面,只要不卡主地盘,都能开的出来。

四驱的车比两驱的车贵很多,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车子的减震性能不错,所在开在这种道路上,倒也不算颠簸,往前弯弯绕绕的开了几十公里之后,就到了一些小山丘的位置,这时候就远远的看到前面有一辆马拉扒犁在雪路上慢悠悠的前进着。

南方人应该很少有人见扒犁,即便是一些偏中部的北方人,也没多少人见过了,只有在内蒙和新疆的一些偏远地区,才有这种东西。

其实扒犁也叫爬犁,满语称为法喇,还有个比较相似的东西一说应该就能理解了,那就是雪橇,只不过雪橇是狗辣的,而扒犁是牛或者马拉的。

这是多么有趣的民俗风情,一群狗儿身上冒着热气在雪原上奔跑,主人的响鞭炸开了树上的霜花,辽阔的雪野一望无垠,想一想都能明白东北人的大气是从哪里来的,正是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让东北人骨子里面就对生活比较淡然、随性而洒脱,就是有事儿直说,别墨迹。

制如冰床,而不拖铁条,屈木为辕,似露车座低,傍轮前有轭而高,驾以牛或马,走冰上如飞。亦可施帷幕衾绸以御寒。

简单说就是用两根一丈多长的木杆,一端用火烧烤,使其高高翘起,用作辕子。另一端触地平直的部分钉上横杆,加上支柱,做成车厢,可以坐人,也可以装货。有辕有底,无轮毂,靠两根光滑木杆在冰雪地上滑行。

可以说,爬犁主要是针对东北和西北偏远地区冬季漫长,道路雪多冰厚这样的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便捷工具,特别是在山高林密,沟壑全被冰雪覆盖的地区,爬犁的使用更为广泛。

东北有“十一月,大冷天。跑爬犁,雪炮烟”这样的民谣,非常贴切,北方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冰雪期,而户外山川沟野之间雪特大,往往填没了“道眼”,只有爬犁可以不分道路,只要有冰、有雪,便可在其上行走,靠的是动物的牵引。

自伯力东行1200余里,沿松花江两岸居住的黑斤人,冬季“以数犬驾舟,形如撬,长十一二尺,宽尺余,高如之。雪后则加板于下,铺以兽皮,以钉固之,令可乘人,持篙刺地,上下如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