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活在乱世 > 第十二节:洛阳大战 一 战前

第十二节:洛阳大战 一 战前(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但是这些商船大部分都是正在济水里面搞运输。而现在黄济大运河并没有开通,而绕道渤海太过于浪费时间。近卫军甚至专门为此在黄河济水之间的地峡上铺就了三条用原木制做的滚道。用来在接到情报后,短时间内把济水里面云集的商船运送到黄河之内。

为了这场战斗。青州动员了6000多名经过训练的民兵,实际上在几年前,青州的民兵就已经开始在农闲的时候进行训练了,为了保证民兵的来源,议会还在几年前通过了向有人参加民兵训练的商户,工厂,作坊,以及农场家庭进行财政补贴的议案。鼓励青州任何适合民兵条件的人参加民兵训练,为青州的大规模作战,以及保卫青州培养了大批经过训练的战斗人员。

当然,民兵仅仅是民兵,他不可能和已经完全职业化的近卫军队员相比,他们所要做的只是保障营地的安全,保证作为主力作战人员的近卫军队员休息时候的安全。

因为大量的全自动发射的弩车进入近卫军的装备,和民兵队伍的兴起,近卫军的作战使命和武器装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为了更好的发挥青龙偃月刀的威力,和减轻近卫军的单兵负荷,近卫军的士兵已经完全淘汰了长矛,甚至大部分的枪弩,减轻了近卫军的负担,现在近卫军每个12人小组里面只有2个专门训练的神射手使用威力提升但是体积却缩小的棘轮上弦的枪弩,用来专门给别的近卫队员提供保护和进行远程狙击。

而近卫军的远程攻击力量完全的依赖已经成熟的自行的全自动弩车,以及自行的三弓床弩和自行的轻型杠杆式抛石机。而近卫军的防御则完全交给了受过训练的民兵长矛手。

在这种情况下,近卫军想进攻匈奴的腹地并州的大阳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近卫军唯一只能依靠完全占据优势的水上运输体制,才能避免后勤被匈奴骑兵卡断的可能性。

这就要求近卫军的参谋们去寻找合适的能和匈奴作战的战场,想把匈奴吸引到青州附近,可能兴也不大,青州的东边有防御体系比较完善的司马越大军在那里挡着,黄河以北还有幽州的王浚以及活动在冀州的薄盛等乞活大军在那里挡着,匈奴大军能够直接攻击青州的可能性不大,或者说基本上没有。

而沿着黄河附近却没有什么匈奴必守的城市,甚至匈奴人都是打下一个城市抢劫以后再放弃,等到有人的话再次进行抢劫。青州兵想占据一个城市等着匈奴人来抢劫。人少了还不够匈奴人啃地,人多的话,不说匈奴来不来啃,光后勤这一块青州也受不了,要知道现在的青州正在动员一切力量正在安置流民,能

的粮食等资源相当有限,青州耗不起那个时间。

唯一的办法就是选择一个靠近匈奴地界,匈奴肯定会来抢,还具有相当不弱的防御水平的城市来进行规划预设阵地,要是防御水平太弱的情况下。不用等青州的援兵到达,那边的城也就破了,也就失去决战地机会。就这样洛阳直接落入了近卫军这帮年轻的参谋当中,洛阳完全符合近卫军总参谋部的所有要求,并且在混在青州商队里面的探测队员早已经把洛阳的地形,概况,等等摸得一清二楚,青州总参谋部里面已经有了洛阳的大比例军用地图。更何况今年匈奴的几次攻击行动更加证明了洛阳是匈奴绝对要光顾的对象,这更坚定了近卫军总参谋部把洛阳定为预设阵地的信心。

“在岸上和匈奴骑兵兜***绝非近卫军所长,近卫军想和匈奴骑兵作战,只能攻其必救,近卫军的使命就是进攻,进攻,永远不停的进攻。在进攻中防御,而不是防御性进攻。”在离开青州的时候,这次跟随张金亮一同前来的已经完全成为文职官员的王勇强当着近卫军将领的面,把自己对战争的理解毫无保留的全盘端了出来。

新成立的防卫厅的作用虽然是保障近卫军的后勤供应,以及组织近卫军和民兵组织的训练,不能直截指挥军队,但是在这个位置的王勇强却可以用自己这么多年来经历的无数场战斗,总结出来的战斗经验来指导近卫军军事理论的发展。

“我们的目标就是匈奴的大营,直接攻击匈奴大营,让他的骑兵丧失机动能力,咱们不和这些匈奴比机动,咱们也比不过他们。咱们只要求这些匈奴人和咱们比韧性,比耐力,比武器的好坏,比强悍的战斗意志,和取胜的信心以及**。”在即将展开登陆的时候,跟随张金亮一同前来的近卫军总参谋部的总参谋长黑长明在战前动员会上向参加战斗的全体近卫军,民兵的所有军官说道,“告诉你的队员,相信他们的同伴,把自己地身侧交给同伴去保护,他们只需要记住一点,杀死他们面前所有的敌人。”

张金亮站在旗舰之上,望着河边哪些跟随着青州的船舶一路猛跑的匈奴骑兵和几公里外旌旗招展的洛阳城头,冷笑道:“我要让这些匈奴人和城上的那些达官贵人知道以后的仗是怎么打的,打不起,就不要和我打。”

最新全本:、、、、、、、、、、

确定了预设阵地,总参谋部就开始研究如何打这场仗。以及打这场仗所需要的人员配置、武器装备地准备、后勤运输、运输工具的征用、设备的维护保障以及向议会提交战争地预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有多少钱就打多大规模的仗,这是张金亮一直要求的:“不能让战争成为青州的负担,要让战争成为青州消耗剩余物资。保证青州军工生产的一个有力的促进手段。青州不是必须打这场仗,而是青州需要用这场战争,青州要用这场战争来证明老百姓掏地税金没有白掏,青州要用这场战争来证明近卫军这么多年来,没有在那里白白吃干饭。青州要用这场战争来证明,青州有能力在正面战场上能够堂堂正正的打败任何敌人。青州还要用这场战争向外面任何敢于窥探青州财富的宵小证明,青州的威严不受侵犯。

青州说的到做得到。”

基于这种战争理论,近卫军的那些参谋们把预算卡的也相当的死,甚至连作战的天数,作战行动中每天要消耗地物资都作了详细的预算,也就是说,这场战争自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是一场速战速决地战斗,青州没有那个时间没有那个精力和匈奴人玩消耗战。

为了节省战争地经费,近卫军总参谋部并没有为这场战争准备太多的物资,甚至连作战所需要地好多战舰都是租用改装的各个运输公司以及个人的商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