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中药图谱 > 第121节

第121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n

内服:煎汤,0.5~1分。外用:煎水洗或酒精浸涂患处。

看最新章节

海马

水马、龙落子、马头鱼。

海龙科动物

中药图谱

唐古特马尿泡

马尿泡、唐传尕保。

茄科

唐古特马尿泡的种子及根

克氏海马、刺海马、大海马,除去内脏的全体

克氏海马体形侧扁,腹部稍凸出,躯干呈七棱形,尾部四棱形,为海马中最大的一种。头冠短小,尖端有短小的棘,略向后方弯曲。吻长,呈管状。眼较大,侧位而高,眼间隔小于眼径,微隆起。鼻孔很小,紧位于眼的前方。口小,无牙。鳃盖凸海马出,无放射状纹。鳃孔小,近于侧背方。肛门位于躯干的腹侧下方。体无鳞,完全为骨质环所包,体上各环棱棘短钝呈瘤状。背鳍长,较发达,臀鳍4,短小,胸鳍18,短宽,略呈扇形。无腹鳍及尾鳍。各鳍无棘,鳍条均不分枝。尾端卷曲。全体淡黄色,体侧具白色线状斑点。刺海马体长20~24厘米,头冠不高,尖端具细而尖锐的小棘。吻细长,呈管状,骨质环体部11,尾部35~36;体上各骨环接结处头部的小刺特别发达,这是刺海马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特征。背鳍长,臀鳍很小,胸鳍短而宽。体为淡黄褐色,背鳍近尖端具一纵列斑点,臀、胸鳍淡色,体上小棘尖端呈黑色。大海马体长20~24厘米。头冠较低,顶端具短钝粗棘。吻长恰等于眶后头长。骨质环体部11,尾部35~36;头部及体环与尾环上的小棘均不甚明显。背鳍17,臀鳍4,胸鳍16。体呈黑褐色,头部及体侧有暗黑色斑点,背鳍有黑色纵列斑纹,臀、胸鳍淡色。

克氏海马分布在广东沿海一带。多栖于深海藻类繁茂处。栖止时,常以尾端缠附于海藻的茎枝上。食物主要为小型的甲壳动物。刺海马分布广东及福建沿海。大海马分布广东沿海及海南岛。

全年均可捕获,但以8~9月产量最大。捕得后将内脏除去,晒干。

性温平,味咸,无毒。

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粗壮,肉质。茎直立,短粗,被稀疏柔毛或腺毛。叶互生,近基部莲座状,叶片长椭圆形,先端钝,全缘或有缺刻,两面被疏柔毛或腺毛,边缘较多;叶柄有翅。花序柄腋生,花黄色;萼圆筒形,有短钝齿,结果时迅速增大而成一椭圆形的囊,具纵肋和网脉;花冠管状,藏于膨大的花萼内;雄蕊5,内藏;花盘环状,于子房下肿胀;子房2室,胚珠极多数。蒴果球形,尿泡状,环裂。种子黑褐色,肾形,略扁平。

四川、青海、甘肃等地。生于高山及较干旱的草原、路旁。

秋季果熟时采种子,晒干;9~10月挖根,晒干。

性寒,味苦辛,有毒。

镇痛消肿。治消化道挛性疼痛,癌瘤及皮肤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