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 第67节

第67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据考证,我国原来并没有菩提树,它最初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被引进的。据史籍记载,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僧人智药三藏大师从西竺国(印度)带回菩提树,并亲手种植于广州王园寺(后来该寺改名为光孝寺)。从那以后,我国才开始有了菩提树,并在南方各省区寺庙中广为传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和尚头上的圆点表示什么

凡是出家当和尚或尼姑的人都要剃光头发,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佛门除了剃度仪式外,还有“清心”仪式。即入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优秀者,老和尚会用线香为他们点上僧侣生涯的第一颗戒疤,称之为“清心”。和尚的戒疤就好像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是等级的表示。

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如果表现良好,就会有资格得到第二个戒疤,名为“乐福”。一般而言,如果顺利的话,庙里一些年长的老和尚大多可以拥有五六个戒疤;而像少林寺等重要寺庙的住持,则有八或九个戒疤的“高级和尚”或是“特级和尚”。而第十个戒疤却不是一般和尚所能拥有的,除了达摩祖师、六祖禅师以外,在中国有十个戒疤的“首席和尚”不超过五个。

其实,佛教是不兴烧戒疤的。除了汉地的僧尼以外,世界各国和中国少数民族和尚是看不到戒疤的;即使是中国汉族出家人,凡是在宋朝以前受戒的,头顶上也不会出现戒疤。佛教在中国2000年了,在这2000年中只有元代以后的一段时间有烧戒疤的作法。元代初年,有一位志德和尚(1235~1322年)曾受到元朝皇帝世祖忽必烈的尊重。他在天禧寺主持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以显示虔诚信佛的决心。这就是中国汉地僧人受戒时烧戒疤之滥觞。

这一形式一直延续到了1983年。1983年12月,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扩大会议做出了《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该决议中说: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从此以后,新如法受戒的汉族僧人,头顶上再也不应有戒疤了。

看最新章节

菩提树是什么树

菩提树,又名思维树,属桑科常绿乔木。一般树高15米,直径2米。树皮黄白色,树干凹凸不平。树枝有气生根,下垂如须,侧枝多数向四周扩展,树冠圆形或倒卵形,枝叶扶疏,浓荫覆地。叶互生,三角状卵形;深绿色,有光泽,不沾灰尘,被看作圣树的象征。叶形美观,常用作诗画题材。花生于叶腋,不见真面目,称隐头花序。隐花果,扁平圆形,冬季成熟,紫黑色。菩提树树干富有乳浆,可提取硬性橡胶;花可入药,有发汗解热之功。它适于寺院、街道、公园作行道树。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天七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时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