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 第73节

第73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看最新章节

&nbs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法家著名代表人物。$首@发』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

商鞅曾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在位执政10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周显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和十九年(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

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但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秦国贵族多有怨恨。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驷杀商鞅于郑国黾池,处以“车裂之刑”,并灭商君之族。

看最新章节

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也被称为“老庄哲学”。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也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