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龙兴华夏 > 第四百一十二章 步步惊心

第四百一十二章 步步惊心(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林义哲担心文祥年纪大,今天经受了如此大的刺激,醒转之后心又一直为恭亲王悬着,有心想要他好好休息,于是在又和文祥谈了一会儿,他便告辞而出。

尽管在后世,他有如神话。

而作为穿越者的自己,最大的有利条件,不光是拥有了“上帝视角”,还有脑中诸多的科技和历史知识!

而将自己的知识来源归于外国报纸,无疑是最可信的说法。

当然,这么和文祥解释,林义哲其实还另有目的!

大清帝国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光是“民智未开”,这“官智”亦是如此!

林义哲努力维持着脸上的微笑,同时大脑也飞快地运转起来——现在无疑是自己穿越后的面临的一场不大不小的危机,只要一语不慎,被文祥看出破绽,自己恐怕以后再在他面前混就困难了!

“不瞒中堂,晚辈所学,正是得自先祖林文忠公。”林义哲听到文祥提到林则徐,脑筋急转。计上心来,立时便想好了说词。“先祖曾使人翻译西国新闻纸,广收信报,以求制敌,只是先祖于西洋情形所涉不深,又碍于华夷之辨,未能详查广纳,处置失当。为敌所乘。晚辈每每思之,颇以为憾。是以在经学之余,效法先祖,使人大量翻译西国新闻纸所载,了解各国时事,时日既久,便有所得。后因翻译未免能全达其意,不若自己能读,于是便自学西国文字语言。后不需翻译,便可自行看阅,数年以来,每日坚持不懈,由是得以知晓西国情形,及天下大势。至于宫内情形,西国新闻纸亦常有所载,晚辈所知,亦是从此而来。”

“原来如此。”文祥听了林义哲的回答,连连点头,感叹起来,“不意林文忠公有孙若此!”

林义哲听到文祥的感叹,知道他已经信了自己的话,不由得在心里暗呼侥幸。

还是爷爷林则徐的光环大啊!时至今日,自己仍能借得上光!

想要开民智,便首先得开官智,而开官智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办报纸!

这其实也是林义哲为什么要办《点时斋画报》的原因!

“此外,我姑父沈公主理船政之后,亦如我祖林文忠公一般,翻译西国新闻纸及书籍,我与姑父朝夕相处,亦是受益良多。”林义哲适时的又将自己的姑父沈葆桢夸赞了一番。

“看来沈幼帅亦是受了林文忠公言传身教啊!”文祥点头道,“怪不得船政不数年竟有大成!看来我亦得效法一番了!”

看到文祥已然被自己说动,林义哲心下暗自高兴。

事实上,林义哲将功劳归于先祖身上,虽有根据,但其实是有些夸大的。

鸦片战争时的中国朝野上下,对外部世界懵懂迷茫,对“英吉利”、“法兰西”这样的国家也只是闻其名而不知其实。林则徐其实也是一样,但他勇于任事,为了弄清楚这些国家的情形,做到知己知彼,他还是付出了一定的努力。

林则徐致力于新知的努力,在其奏折中并没有提到,在他留下的日记中也难以查考,在其书信和文稿中也很少言及。他的这种不事声张的作法,是因为他知道此事“不合时宜”,作为天朝大吏,林则徐竟然作出了为当时官僚士子所不屑的事情,可以说是非常难等可贵的。那时的林则徐,专门雇佣了四位翻译,终日为他翻译英文书报,他本人亦将这些情报采撷成册,以供参考。只可惜他虽然了解到了很多重要的情况,但因为他的思维方法还停留在天朝旧有的那一套当中,是以这些情报并没有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尽管林义哲对于林则徐这位“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怀有深深的崇敬之情,但作为一个“后来人”,他知道,哪怕是拥有了新视角,但因为观念的落后,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犯错误的可能性,远远的超过不犯错误的可能性。

林则徐并不是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