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成神宝典谈写作 > 101谈写作(七十一)《叙事缺失》

101谈写作(七十一)《叙事缺失》(第1 / 6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是试想,假如金庸写了一个海大富不停地咳嗽,而服侍他的小桂子说:“公公你别装了。”

读者就会莫名其妙,装什么?为什么要装?

所以,这一种的“叙事缺失”是对人物怪异行为,缺乏合理的解释。

(有作者朋友说,这明明是逻辑不通的问题,怎么叫叙事缺失呢?下面101尝试改写一下,大家看看增加了哪些内容,是否更顺畅一些?)

这种“叙事缺失”,叫做“因果缺失”,只有果,缺失了因。

如果不是在下文紧紧围绕这个悬念展开,还不如处理成——

十六岁之后,杨岳被赶出了落霞宗,来到凡间管理一家当铺,至于原因,哼,杨岳猜是因为自己长得太帅了,遭人嫉妒。

这就完整了,但是仍旧有悬念。

另一处“叙事缺失”是在苍老声音断断续续说话那里,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物行为,有三种可能:

写小说有一种常见的问题,叫做“叙事缺失”。

何谓“叙事缺失”,就是在一段人物对话或者情景描述中,让人感觉别扭,话说了一半,不完整,总觉得少点东西。

这种问题,在高速阅读下,虽然不会特别注意,但总觉得别扭,情节不顺畅,无法让读者100%代入故事的情景中,人物假,所以是一种比较容易被作者忽略,而又影响很大的问题。

举例来说:

十六岁之后,杨岳被赶出了落霞宗,来到凡间管理一家当铺。(缺失赶出落霞宗和经营当铺的原因)

1)人物有病,说话大喘气;2)门的隔音导致的;3)故弄玄虚。

作者设计的是“故弄玄虚”,在下文紧接着主角说“别装了”。

但101认为,这里的解释牵强附会,其实还是“叙事缺失”,因为在下文中老头是三步并作两步冲进来,也没有再继续这么断续说话,那这样的“装”是一种习惯吗?为什么要“装”一下?看不懂。

举例来说,如果老顽童,那就一直嘻嘻哈哈的,装疯卖傻是一种常态,当然他也有很正经的时候,就是提到段皇爷和瑛姑,所以读者可以理解他的左右手打架,他的胡闹,这个人物这么做,是贯通整本书的一脉相承,不生硬,不别扭。

还有《鹿鼎记》中的海大富,这个老太监一出场就是不停咳嗽,这种行为也是一种异常状态,所以金庸在后文中就解释了这个人咳嗽是练功受了内伤,一直咳嗽,需要服用一种有很强副作用的药。

“王叔,晚上我有事出去一趟。”杨岳盘膝坐在地上,手上正用湿纸巾擦着一只翠绿色的玉环,眼中的不舍几乎快要滴出来了。

房门外,一个苍老的声音,断断续续地道:“你……说……什……么?我……听……不……见!”(缺失说话断续原因的解释)

“别装了,”杨岳翻了翻白眼,故意把声音压得更低:“我说,我晚上要去西郊收一件东西,导出来的,说不定是一件法器。”

房门“轰”的一声被推开,一个头发,眉毛,胡子全都雪白的老头,三步并两步地冲了进来,索性也在杨岳面前盘膝打起了坐。

这是一个作者在听完我讲了“钩子”的用法后,在自己的作品中设置了开头第一句。固然这个开头让人好奇,主角为何在16岁被赶出宗门,又为何来到凡间管理一家当铺。但他在接下来的行文中,没有紧紧围绕“赶出宗门”和“经营当铺”两点展开情节,所以就造成了叙事缺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