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日之兵王传说 > 三百三十章 龙云长子

三百三十章 龙云长子(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在整肃了各路军事武装后,又剿灭了各地土匪,使匪患渐平,民得安居。为云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保障,也为全国树立了样板。因此,抗战期间,大批进步教授、民主人士、社会团体和大中学校纷纷入滇。

“对,龙大公子名叫龙绳武,他是暂编19师的师长,也是云南王龙云的长子,他现在就在重庆,如果能通过他说服龙主席的滇军参加这次华中会战,那将再好不过了。”马继援说道。

“噢。”李学坤点了点头,脑海中浮现了关于龙云的一些资料。

龙云,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彝名纳吉乌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

龙云少年时,进昭通城,在一家私塾发蒙读书,无奈龙云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没有兴趣,于是流浪于云南昭通与四川凉山的金沙江两岸地区,拜江湖术士马得胜为师,学得一手好拳法,颇有侠义心肠,与卢汉、邹若衡并称为“昭通三剑客”。

十九岁时,龙云只身独闯进绿林头子“顺江王”余海山的老巢一举杀掉余贼,为民除害,后因生意失败,加入滇军。

当下,马继援毫无隐瞒,将马家军的历史说了出来,马家军的发迹史,其实就是一部西北战争史,这也无怪马继援那么崇尚武力了。

李学坤深吸了一口气,口中说道:“其实,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打内战,终究是不好的,我也不指望你不打内战,但希望你在内战时,多考虑一下老百姓就好了。”

“嗯,大哥,我记住了。”作为一个崇尚武力的军人,李学坤不寄希望马继援放弃武力,只要他心中能有老百姓的位置存在,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马继援是很崇拜李学坤的,在他的心目中,李学坤是中国第一员抗日名将,与抗金的岳武穆岳飞爷爷并列,都可以称为民族英雄,当他说出这话时,李学坤连连摇头,口中说道:“千万别这么说,我怎么能与岳武穆相比呢?

李学坤心中一动,想起了一件事,口中说道:“老弟,最近我军将有一次对华中的大行动,不知你的八十二军可否参与其中?”

1914年秋,龙云击败一个到昆明摆擂台的法国拳师,轰动了昆明,引起云南都督唐继尧的注意。

龙云在滇军中如鱼得水,官职不断升迁,最后升为军长,因倾向革命,反对唐继尧投靠北洋政府,于是发动了二.六政变,赶走了唐继尧,又击败了其它的对手,最终成为了云南王。

在统一云南后,龙云提出了建设“新云南”的目标。他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对东南亚各国亦采取开放政策。这些措施收到了相当好的成效,使地处边疆的云南成为民国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一个引人注目的省份和抗战时期的坚定的后方。

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龙云始终以坚韧的毅力,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致使云南各方面的建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呈现出一派大好局面。龙云因而也被称为“云南王”。

政治上,云南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民主气氛浓厚。宽松的环境为抗战期间各种政治力量的活动提供了舞台。

马继援想了想,口中说道:“抗日的事,我马家军自是义不容辞的,不过,一来我的部队,主力在西北,在河南只有一个马彪师,二来,能否动用八十二军,还需要我父亲的首肯啊。”

李学坤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些地方军阀,视军队如生命,连蒋委员长都奈何不了他们,对于军委会的命令,马家军都是阳奉阴违,而此视华中会战,中国方面,需要很多的军队参与,如果能将青马,这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拉进来,那是再好不过了。

“大哥放心,我一定说服父亲参加这次大战。”

“噢,对了,大哥,不知你知不知道龙大公子。”马继援说道。

“龙大公子?”李学坤心中一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