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之军阀 > 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养生息

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养生息(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而因为此事,吴郡太守严峻,也被免职,调往庐江郡担任郡丞之职,吴郡太守由原先在丹阳任官周昕接任。

这几年来在郑玄主持下的学院,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士子,先后有多达百人走上郡县基层官吏的岗位,其中涌现出的四个佼佼者,都是寒门子弟,分别是孙常、字伯阳,陈基、字明理,陆全、字文叔,朱匡、字仲韦。这四人其中学识能力最强的陈基,已经被韩烈委任为中大夫,负责幕府中文书一事,朱匡也被韩烈委任为寿春县令一职。

而孙常,陆全二人做为王豹的左右手,分别担任督邮王豹的长史主薄之职,全面清查各郡县官吏的吏治之事,由于王豹作风严酷,以至于自从王豹上任二州督邮的三年时间内,让三人成为了徐扬各州县官吏口中谈之色变的酷吏。(未完待续。)

对内,韩烈就推心置腹的与赵云等七将约谈,告知他们为何立功多,官职却低的原因,不过虽说如此,韩烈在土地方面,却并没有吝啬,众将如今那个不是拥有良田百亩,上田三百亩,中田五百亩的地主。

授予的私田,虽然不用缴纳田租,但负责耕种的佃户,却需要交纳人丁税,这点自然是抑制豪强的产生。

这些年来,韩烈都在极力推动学院的建设。先前在利城的蓬莱学院,之后又在广陵设立广陵学院、如今的建邺学院,都成为徐扬二州培养学子的摇篮。

普及知识,推动批次人才的大量产生,是稳定国家,抑制世族门阀垄断的最好手段。这几年来韩烈在抑制世族豪强方面,虽然没有产生过激的手段,但却出过一份告示,那就是境内所有豪门世族,无论门第高低,若没有功勋在身的,私人武装一律不得多于五十人,凡是超过此数着,一律按谋逆处置。

武装不得超过五十人,仆役门客虽然没有人数限制,但却不得携带任何兵器,其次凡是超过一百人数的仆役门客,必须收取五倍以上的人丁税,以及五倍的耕种税和徭役税。也就是说一个寻常百姓之家,成年人丁税每年是十钱的话,那么豪强家族超过百人数目就是五十钱,这项命令的限制,无疑是一记软刀子,让那些豪强世族只能有两个选择,要么解散门客,要么发大钱豢养他们。

韩烈自信的话语,在感染随行的文武官员之余,郭嘉沉声道:“根据辽东汇总的消息,以及青州这一年态势来看,公孙瓒只怕很难撑过今冬,袁绍一统北方之后,触须必然会向中原而来,首当其冲就是青州与兖州两地,咱们东莱掘金的消息虽然保密做的很好,但这些年下来,消息必然已经走漏,我担心袁绍一旦得知,很有可能会全力夺取青州,进而冒犯东莱。”

“奉孝所言有理,袁绍与公孙瓒在北方厮杀多年,袁绍即便获胜,实际也不过是声势上的取胜,实际在经济上只怕未必有什么收获,东莱每年产金的收获多达亿兆,面对这么一块肥肉,只怕袁绍定会急眼,所以吾认为当务之急,柴桑之战,已经刻不容缓,不拿下柴桑,咱们就无法安心向荆州进发,不拿下荆州,咱们就没有足够的实力,与袁绍进行决战,以我看来,只要袁绍盯上咱们,决战就难以避免。”荀攸郑重的附和了郭嘉的言论,并发出了自己的观点。

“二位军师的推测是极有道理,青州如今虽然贫瘠,但土地肥沃,只要有人口,再经过一番休养生息,定然是一块膏腴之地,袁绍断然不会视而不见。”韩烈点点头,笑道:“不过袁绍这个人好大喜功,对付他,决战虽然是必要的,但托上一托还是很容易的,如今关中的刘备,兖州的曹昂,只要稍加挑拨一下,都会成为袁绍吞并的对象,所以三年之内,吾有信心袁绍不会倾巢来攻。”

“看来主公早有打算,如此吾等也可以专心南方战略部署,那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见韩烈明显早已经有了安排,郭嘉荀攸等人自然也就不再关注北方的局势。

事实上韩烈在北方一线的布置,确实足以应对任何突发的局面,九江郡的寿春、沛国、彭城、东海、下邳、琅琊、泰安、东莱八郡之地,韩烈依次委派了大将镇守,各郡兵力有的多达三万,少的也不少于一万,足以面对任何突发意外情况。

为了贯彻这项军令,韩烈曾经亲自作为表率,家中仅留下二十九名仆役,而为了起到震慑力,韩烈更是亲自率兵在吴郡,对私藏了三百户兵器的吴郡大族张氏一族,进行了一次灭族屠杀。

吴郡张氏家族,不但是吴郡望族,即便是在扬州也属于顶级门阀,家中数代之人都是官宦出身,门生故吏遍布扬州各地,当得知韩烈逮捕并要杀害张氏三族时,不说吴郡士子,就是韩烈帐下的江东官吏,几乎人人都表达求情之意。

其中同为吴郡大族出身的顾雍更是过激的进行了死谏,不为所动的韩烈在吴郡太守府大堂内,在见到因为纳谏不成,就要冲向柱子寻死的顾雍之时,韩烈冷哼一声,看着被许褚一把拖住的顾雍,冷声道:“顾元叹,吾不怕告诉你,今日你若死了,吾就让你们顾家一族为你殉葬,你身为我大将军幕府长吏,世家豪门对于国家民族来说,究竟是利大于弊,你一目了然,如今此番作为,不过是兔死狐悲而已,我告诉你,国家民族对于我来说,大过一切,阻我强国,就是与万民作对,吾绝不手软。”

随后韩烈亲自监斩,把张氏一族三代两百余口全部斩杀,以至于血流吴郡,数万吴郡人争相观望,徐州二州豪强世族为之震动,纷纷解散武装,要么暗中销毁武器甲胄,要么折价卖给当地官府,以表忠诚之心。

死谏的顾雍被免去一切职务,流放会稽东部尉近两年,直到上个月才在东部尉凌操的上书之下,方才重新被韩烈启用,转而担任建邺令一职。

其次陈登的统率的临淮典农都尉府治下,手中还有三万屯田军,这些兵马经过陈登这些年的耕种操练,虽然算不得精锐之师,但却足以应付一般的战斗。

“主公,南方的战局有三千骑兵足矣,吾看是否接下来的几年,东莱的战马都交由张文远调配训练,若是三年之内咱们能配齐一万五千匹战马,那就可以武装一万骑兵,若是有一万骑兵在手,吾敢保证足以应对北方的任何战事,即便是袁绍倾巢而来,咱们只要选择好了战场应对,那也起码有五成胜算。”此次东莱之行,若说最高兴的人,自是非太史慈莫属。

作为骑兵主将,太史慈帐下的骁骑营三年来,兵力也不过从原来的两千人增加到三千人,战马也就维持在三千六百余匹之间。但这次东莱的视察,却让他看到了韩烈对骑兵发展的决心,有东莱、琅琊千里的海岸线为牧场,再加上辽东贩运的战马,太史慈相信最多三年时间,他的骑兵队伍就会达到万骑之数。

说起来太史慈、赵云、徐晃、于禁、高顺、陈到、许褚、典韦七名赤焰军将领,如今秩奉虽然都是比两千石,但官职最高的徐晃也不过是长驱将军,其他六人则只是偏将军封号。这倒不是韩烈小气,而是韩烈的一种平衡手段,如今他边防线漫长,边防的太守郡尉大将的俸禄都是两千石,但远离中枢的他们,出力多,功勋少,自然官职和俸禄要给予一定的待遇,这样才会坚定将士们的效命之心。

为此边境的功勋赏赐,韩烈向来都不吝啬,如去岁的沛国国相李通、都尉廖化二人,在于曹昂的梁国来犯的军队作战时,仅仅斩首三百级,韩烈就赏赐了他们六十万钱,对有功的将士,一律授予双倍功勋等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