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席卷天下 > 第233章:事情太大了

第233章:事情太大了(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能够玩的溜阵型的在当今天下不是没有,可中原已经非常少见,会玩的基本是在长江以南,但那些世家子弟仰仗传承估计也就只得其形不得神,摆是能依样画葫芦摆得出来,但指挥和变动绝对是个问题。

响彻天地的军歌可算是停了下来了,远远显得“光秃秃”的汉军除了那杆大纛,其余地方却是起了林立的旌旗。

大纛与旌旗就是两种概念,有明确的级别规格,例如大纛肯定是旗杆最高最粗,旌旗则是看所在级别,旌旗又分三角旗和横竖长面旗(参考旗面下垂很长的旗子),甚至是旗帜的镶边都有严格的区别。

看看正在立营的汉军,曲(千人队)的营区就是一杆三角旗,校尉所在地则是横竖长面旗,全部都是用楷书大大书写着一个“漢”字。

“成气候了。”邓恒特地留下看着汉军驻营,他说:“观察一支军队是否能战,独看驻营分工,且看静立于外境界的步骑,再看挖掘和竖立木栅、围栏、拒马的步骤……”

崔宣有点火燎屁股的感觉,他知道出大事了,是天大的事情,漢旗竟然再次被竖了起来,那等于是用实际行动昭告天下,华夏苗裔想要再次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是真的缺少一种什么啊对,是一种底蕴,来自于血脉中那对骄傲的呼喊,一杆明确到可以令人抛下胆怯和懦弱的旗帜

为什么总是说揭竿而起?那是因为会有明确的旗号

知晓历史的人有‘激’动的理由,他们真不敢相信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漢旗招展,只能是尽情地大吼和呐喊来释放内心的‘激’动之情。

不知道历史的人,他们看到随风猎猎招展的漢旗亦是‘激’动,就是那种没有理由的‘激’动,仿佛是寻找到了归属。

对,就是归属感不管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历史,漢旗被高高抬起的那一刻,所有的事情都变了,那是他们这个集体正式出现战旗,属于他们的战旗

要是由一些小势力竖立漢旗,那也就是一个笑话,由胡人竖立漢旗就更是笑话中的笑话,问题是刘彦已经掌控六郡……好吧,地盘看着不大不小,问题是有近百万部众(假的),再来就是刘彦麾下有铁骑和甲士,再有数万‘精’兵,那就真的不是笑话,是平地一声雷了。

有纪昌在,军队想要立营慢都难,他毕竟是与刘彦接触久了,刘彦那边在闲暇的时候搞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书本,虽然他看着那些缺笔少划的文字感到奇怪,但对于《管理学》《逻辑学》这种奇怪名字的书籍还是非常重视。

徐正为主将,纪昌为行军长史,后面李匡给带了一万步军过来,军队数量增加到三万六千。

立营当然不是只有一个,分为中军大营、四翼护营、两侧楔形营,这个在军事术语上统称掎角之势。

其实纪昌摆布营盘还算简单的了,厉害一些的人在布置营盘直接就是什么四象、八卦之类的,更搞的还有许多,光是一个驻营就非常复杂。

一边士气高昂放声歌唱,另一边却是呆了。

邓恒完全僵住了身躯,他听着汉军纵声高歌,根本不像是诗,也不像是赋,听着没搞明白是什么,但歌词里面的一些典故倒是分明,可以给予足够的‘激’励,其实这个就够了。

“终军和班超吗?”邓恒是有读过汉书的人,关于那两位的记载不是太多,甚至可以说很少,但只要是武人读到关于武将的篇章总是会忍不住特意关注。

典故真的蛮多,崔宣虽然是个二鬼子,但读的书真不少,他光能够辨认得出的典故就多达五个,立意之深,志气之明确,一听就会深感恐惧。

懂得越多就越是想得越多,汉军的“战时‘吟’”都这样,那已经无比说明问题,无不表示真的是要翻天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