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宋时山河 > 第十九章 群芳争艳(一)

第十九章 群芳争艳(一)(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寇准道:“兰芷姑娘,温婉可人,恰似江南水乡的小家碧玉,温润如水。优雅的古筝配上温柔的歌声,确实是艺业不凡。较之绮韵姑娘妩媚中透出雅致,兰芷姑娘更像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素雅。”

“刚才我觉得绮韵姑娘妙语解颐、红袖添香不错,现在看看似乎兰芷姑娘更适合红袖添香伴读书,而绮韵姑娘则更适合暖床”,朱文礼不失风流老鬼的本色道。

张通判附和:“是啊,兰芷姑娘带着一身缱绻温柔的书卷气息,似乎更适合红袖添香。寇相公来青州也未带家眷,不如收了兰芷,让他红袖添香伴读书,也是件雅事,下官可为相公撮合一番。”张通判很想做一次拉皮条的事情,讨好寇准,傍条大腿。虽然自己这个通判只比知州矮半级,且通判权力比知州小不了多少,但还毕竟人家寇准年纪轻轻就高居相公,以后前途远大,自己五十多岁了还是个通判,虽然职权也不算小了,但自己还是希望能再进一步,自己以后还希望能得到人家寇相公的提携。

寇准道:“张通判好意寇某心领了,不过就如鲜花需在枝头才能绽放,折下来就会凋零一样,兰芷姑娘能登台表演,才能活出精彩,她的才华才能绽放。如果把她收入闺房,她便失了神采,少了靓丽。所以,寇某可不能做那辣手摧花之人啊。”

“寇相公真是怜花惜玉之人,下官佩服。”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ps:。《长编》卷4载,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始命刑部郎中贾玭等通判湖南诸州”,当时因为湖南刚刚平定,多留用后周时的旧官员,于是宋太祖才命刑部郎中贾玭等通判湖南诸州,意在控制这批留用官员。后来发展成为牵制、监视州府长官的一种定制。

《宋会要辑稿·职官》卷47说:“通判,州各1人,与长吏均理,州府之政,无不统治,藩府或置两员,广南小州有试秩充通判兼知州者。”又云:“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贰。”通判这种官的权位有些特殊:论官位,通判在知州之下,先是规定,朝官充通判者,历两任即可升为知州,后改为改为三任方得充知州;论职权,则通判不但可与知州同理一州之政(州府公事须经知州与通判签议连书方许发下,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与守臣通判签书施行),而且,作为皇帝的耳目,所部官有功过及职事修废,可直接通达皇帝。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通判就是知州的副职,当时人视之为“监州”,则更符合其身分。

古筝声声如山涧泉鸣,似环佩铃响。空灵之声令人忆起那山谷的幽兰,高古之音仿佛御风在那彩云之际。兰芷姑娘如潺潺流水般的轻声吟唱,独具风韵。先是用轻松欢快的歌声,把那江南春江月夜美丽、温柔、醉人的画面,慢慢展现在众人面前。后又用哀婉忧伤的歌声,慢慢呈现出温婉思妇的那惹人忧伤的相思之愁。春江中孤月下,帆影漂泊,江边闺楼中思妇凭阑瘦。鸳鸯成纹已作枕,泪湿烛边春衫袖。月光入帘,卷不开,拂不去。似乎那浓浓相思难以排遣,挥之不去,拂之不竭。

古筝停了,歌声住了,可众人却还在迷醉中。醉人的琴音,醉人的诗篇,再被一个醉人的温柔美人,用醉人的歌声唱出来,刘旭不禁也有些醉了。

寂静片刻之后想起如雷的采声。采声过后,不禁有众多粉丝上前投票,哦,应该称投绢花,兰芷姑娘一一温柔答谢。刘旭也不禁心动,想要给这温柔的姑娘送上一朵绢花,聊表心意。宁浩却道:还有飘飘姑娘和云竹姑娘两大行首没有登台呢,等待会四大行首都表演完了,要觉得她好,再送也不迟。

六船连坊上,众人也都是议论纷纷。绮韵和兰芷,一个妩媚,一个温婉,各有各得特点,也各自有喜欢的粉丝。

五位评委也在热烈的议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