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二三事 > 第一九一章 淞沪战 二十八

第一九一章 淞沪战 二十八(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范杰之前对孙科是没有多少印象的,除了记得他在后期与蒋介石争过总统一直外,就再没有别的印象了。

对于孙科坐上这个位子,包括蒋介石在内蒋系派系都是满意的,为什么呢,先来看看孙科的政治履历,你就知道这位“官二代”的优势有多大。

党员是要讲党龄的,孙科是1907年加入同盟会的,资历看起来很老。可你再看看人家是啥时候生的,1895年。也就是说,孙科12岁就算是同盟会会员了,12岁的孩子,还在檀香山念中学呢,却比不少抛头颅洒热血的志士资格老。

再来看孙科的革命履历,辛亥、二次革命、护国讨袁,当党龄比孙科还要小一年的蒋介石等人冒着枪林弹雨,死中求生时,孙科还安安稳稳的在美国读书。

但这并不妨碍孙科以火箭般的速度在党内窜升。1917年,也就是孙科22岁的时候,他才从美国回国到了广东,就当上了大元帅府秘书,仅仅4年后,26岁的孙科就在广州当上了市长。1923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中央委员一共只有9人,全部由孙中山指定。他的儿子,28岁的孙科就成了九委员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一个中央委员。

第一九一章一二八?淞沪战(二十八)

就在上海战云笼罩之际,1月25日,孙科随陈友仁在上海,同时发表了辞职电文。

孙科这一次上台,正式任期尚不足一月,就被迫再次下台,算起来也实在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一个月前蒋介石被迫下野,这令反蒋各派系的大佬们都相当满意。

蒋介石既然下台,那么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接替他的人选问题。本来,最有资格也最想接替蒋介石,就属汪精卫和胡汉民了,可广东派的这两位超级大佬却各有各的派系,各有各的盘算,怎么也无法达成一致。

孙中山当真是“举贤不避亲”。年轻若真能有为,也算是孙中山慧眼识人了!孙中山如此提拔自己的儿子孙科,如果他有超出常人的本事也不是说不过去,那这个孙科真有让人刮目相看的本事吗?

不说别的,仅这么上台一个月就下台,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更何况蒋介石数度在有人或无人场合骂孙科愚钝了。

蒋介石曾经当众说道:“愚哉!哲生是非不明,人鬼不辨,孤负余援手之心矣。”

后来蒋介石思孙科事,在日记中数次写道:“哲生岂其终不可救药乎?追念总理,心何能安。”

1932年1月1日,孙科政府正式上台执政,国内外无数的目光都在盯着他看。

汪精卫和胡汉民这二位自然是谁不肯让出这个位子的,当然他们也不能这么做,他们必须得为自己的派系自己的手下着想,跟着自己的一大群人都在等着升官发财呢,谁也不会放弃对那个位子的想法,否则那就是自毁长城,以后也就没人还会跟着他们跑,为他们卖命了。

争执来,争执去,到最后谁也没有接任成功,可不是他们两位接任,那么谁又有这个资历接任呢,这个职务只能先叫出来找人过渡一下,交给谁来过渡呢,经反复磋商后,双方一致认为能够接任蒋介石位子的,除了汪精卫和胡汉民之外,还真找不出第三人选,所以这个位置只好暂时先放着,因为这个位置是需要包括支持蒋介石的全体中央委员在一起选举的。

既然这个位子空了出来,那么行政院长这个关键位子就不能再空着了,最后可出任行政首脑也就是行政院长的人选先推举了出来。

这个位子上的人选,商量来商量去,第一要是广东派自己的人。第二,立场最好能在汪、胡两派中相对中立。第三,这个人自己也应该有一定的号召力。

选来选去,最后挑中“国父”、大总统、国民党创始人兼总理孙中山的长子孙科,就由这个中国最大的“官二代”来组建新政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