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宋谜 > 第0716章 三花三心意

第0716章 三花三心意(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

佛印边说边想,刚才我也是学苏轼吟了着改唐诗。如今,苏轼原创了,我也得原创,我是和尚,万事皆空,就来点有禅意的吧。所以,佛印点评完琴操的《送别》,说一声献丑了,就把一首《虞美人》吟来了:“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香娘看出苏轼要快节奏,现在的香娘,已为苏轼买有,所以,事无巨细,皆唯讨好苏轼为要。现见佛印吟毕,鼓了几下掌后,马上跟进,原创没水平,改字没问题:“杭城冬雨浥轻尘,庵舍静静风月喑。劝琴更尽一杯酒,西去玲珑无故人。”

米芾基础好,继香娘的七绝后,在掌声中,上了自已原创的,一曲《菩萨蛮》,抑扬顿挫:“玲珑山上烟笼柳。数叠遥山眉黛秀。琴操为佛来。烦襟为一开。江边临望处。紫燕双飞语。举酒嘱君云,夜凉恐梦频。”

米芾吟罢,在众人的掌声中,朝着琴操,一举酒杯,一干而尽,言词中,对琴操去玲珑山出家当尼姑,有不少不解、不舍、不满和不忍,甚为惋惜。

又该琼芳了,反正是你们都会以为是毛zé民的作品,我何用谦虚,我行我素,我唱我的通俗唱法了:“厌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去送那娇娇滴滴的妹;准备着经儿、佛儿,只索昏昏沉沉地随;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搵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以后信儿、歌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米芾后面该是花魁列三的琼芳开口了。这琼芳近阶段脱颖而出,完全是借光了琴操的才情、借光了毛zé民的人脉。今天的聚会,她知道自已远没达到当场作秀这个水准,故事前放下身段,在琴操跟前求得了不少诗词,以撑今天的门面。现在,一轮吟唱到了她,好在她是探花,是老三,别人吟唱时,她有足够时间和两丫鬟一起准备,翻箱倒柜,如今轮到她了,她也迫不及待的开唱了,唯恐一久,自已把找出来的《梧叶儿》给忘了:“琴操走,大人在,别离易,相见难,何时锁遥庵?莺将去,离抱怀。这之间,殃及杀愁眉泪眼?……”

琼芳这词曲一唱,在座的各位,包括苏轼在内都颇感意外。苏轼看了看一旁的毛zé民,意思很明白,这首新词,是琼芳唱的,但不可能是琼芳填的,她差远了,难道是你毛zé民填的?如果说是你毛zé民填的,说实在的,我掂过你们这一对男女的斤两,你的水准,也还差了几分,难道真是勤能补拙?你下班后做足了功课?

一曲完毕的琼芳看着苏轼的表情高兴啊,很明显,苏大人以为这词是我的毛zé民填的,而且,还为此很惊艳。想着想着,琼芳朝琴操眨了一眼,表示感谢。

现在的苏轼在想,不错啊,花中三魁,不差我们男人的争霸赛啊!是不是她们早作了准备?不如,我紧接着上第二轮,打她们个措手不及,看看,这水究竟有多深?谁先枯竭?

苏轼谁啊?大才子啊!玩这诗词歌赋最在行,所以,不怎么思考,美诗脱口而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淡淡的笑着,听琼芳的弹唱,虽然俚俗,却也真情,瞄那琴操,二八年华,就将青灯古佛。她,日间,阿弥陀佛;晚间,还不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唉——,苏轼长叹了一口气,这琴操,心也刚烈,怎么不能忍一忍?待我得闲,再来解决你我的问题?你咋如此心绝,一走空门,劝也劝不回来。苏轼如是想,也就言为心声了:“琴操未肯入苏门,出家远去临安村。人似秋鸿到书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杭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心中狠。愿约年年为此会,故人勿作不知问。”

琴操心想,这个苏轼,看似痴心痴情,实是无情无义。满口甜言蜜语,苏公好龙,来真格的,又要畏首畏尾了。我知道,他是想我去尼姑庵,却又想暗通款曲,包养我这俏尼姑。哼!我没那么空,搞什么意念爱恋,藕断丝连,精神出轨!苏大人,中老年人,别自我陶醉了,醒醒吧!我,来点绝情点的诗词吧,也好让他断了去尼姑庵偷食我的色念了:“青灯古庵思悠悠,花样年华今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楼。”

一旁的佛印在想,这个才艺双绝的琴操姑娘,遁入空门,跟我这大和尚的距离,到底是近了?还是远了?唉!这个老苏也是的,我本以为你钟爱琴操,所以,我就礼让三先,官高者先,家富者先,力大者先,霸横者先。哪知你会先收了香娘,却怠慢了琴操。怠慢了琴操也罢,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哪知这琴操也绝,竟会就此遁入空门,去当尼姑去了。这事,你苏大人完全有能力、有权力去阻止,却毫无作为。今天一过,人僧两途,琴操一走,也许这个美j娘与我们就此陌路了。这不行,现在轮到我作诗了,不如,我来争取一下。原本么,朋友妻,不可欺。如今么,你放弃,我争取,这没什么问题吧?佛印打定主意,转念一想,就有的放矢的来了首《西江月》,道声琴操姑娘,这词是献给你的:“杭地重重帘幕,临湖小小船轩。绿窗朱户映美娟,心慕歌讴宛转。既是旧缘已分,因何不结新友?何不咫尺奉神仙,你我天天相见?”

佛印吟罢,苏轼大窘。想,我之禁脔,虽入空门,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你这个胖和尚,想来捡漏?谈也不要谈!我苏轼不能给琴操一个合适的名分,难道你佛印能给琴操一个合适的名分?你是谁?和尚一个!想想真是好笑,就说了:“琴操姑娘,貌若天仙,才若天人,佛印你是个和尚,你想与琴操姑娘天天相见?那你是准备去还俗?还是准备去偷食?”

佛印想,苏大胡子啊,是你犹豫在先,是我捡漏在后,我有不仗义吗?唉!不过,谁叫人家是当官的,权大于法,权大气粗,怎么办呐?我不如用个《品字令》来解释一下吧:“觑娇娃,念蜂腰肤雪。歌罢遏云声,怎得向掌中托。馋眼怎能归去,强把身心虚霍。几回欲待去嘘脸,犹恐东坡恶。今娇娃,欲清心净欲。削发诵经文,实是暴殄天物。和尚尼姑对食,也胜孤影单独。哪年喜得子嗣延,回俗犹建新屋。”

佛印又来为苏轼的这首寄赠诗作推介了,他不怀好意地边笑边说:“苏大人大才啊!这诗吟得好啊!这诗是说,琴操去当尼姑,这就是琴操的冬天来了,她将要像荷花一样的谢了,我们将看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了;琴操她要像菊花一样谢了,我们将看不见菊花的姹紫嫣红了。但菊花她虽然谢了还剩有不怕风霜的枝条。人们都说:冬天怎么比得上花红草绿的春天。可是,如果你能看见树上的果子,橙子黄,橘叶绿,这也能是一生里最美丽的景色啊!苏大人的这诗,意思就是琴操姑娘虽然当尼姑了,似是入冬,却非谢败,她的内涵,仍然很可品味,比如那橙黄橘绿时。

还有,苏大人这诗,开句平直舒缓,声音稍低;第二句声音稍高,重读“傲霜”,表现不屈;第三句语调高亢、热烈,表现出殷勤嘱咐、热烈期望的意思;第四句重读“最”和“橙黄橘绿”,速度稍慢,字间有间歇,给人留下了回旋想像的余地,表现出了向美之情……”

苏轼的这首诗不若前一首是改字的,这首诗是原创的,在佛印吹捧后,众人鼓掌,也都说好。稍歇,眼光都转琴操这边了,都在想,这才貌双全的姑娘,还能不能有原创的作品啊?

琴操不慌不忙,手抚古琴,一首卜算子天净沙悠悠唱来:“官船内,西湖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玲珑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官船外,钱塘前,芳草碧连天。君问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好事的佛印又站立了起来,把溢美之词涌向琴操了:“琴操姑娘的这诗好啊!你们听,悠悠歌声,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这都是些日常的意向。但琴操姑娘却将其全部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艺术魅力,成为送友离别的美妙诗境。人生的短暂,浓重的感伤,弥漫的忧愁,动人心魄,荡气回肠。好啊!好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