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四世三公 > 第七一三章 迁都争议

第七一三章 迁都争议(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一名大臣站了出来,慷慨激昂的发表了意见。

只不过,他的话才说完,大家就用关爱智障儿童的眼神看向他。这厮莫不是出来搞笑的?益州牧刘璋切断了入蜀道路,摆明了是要自成一国,划地为王,刘协去益州,不是送上门去让人家大卸八块。而且,当初刘邦跑到益州也是被逼无奈,又不是自愿的。如今刘协显然还没到那个地步,可见提出迁都益州的大臣不是智障就是脑残,鉴定完毕!

刘协感到有些悲哀,他的大臣除了少数几个,大多数的莫非都是这样的臣子?若是如此的话,有朝一日,他定要把这些无能之辈都给清空了。

“陛下,微臣以为荆州或许是个好去处。”

又一个大臣站出来,推荐的却是荆州刘表。说起来,这些大臣首先想到的都是汉室宗亲的地盘,毕竟当初让这些汉室宗亲到各地任职,为的就是一旦君王受到威胁的时候,各地的汉室宗亲能够站出来援助君王。只是,他们难道就没想过,刘协在董卓、李傕、郭汜等人手中多时,这些汉室宗亲都没有任何举动,可见他们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若是跑到人家的地盘上去,怕是连傀儡都做不了。

杨彪说的是或可行,并没有说可行。

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是,却还是很关键的。至少,若是迁都之后朝廷的处境没有得到改善,那么,史书上的记载也不会让他杨彪留下骂名。毕竟,他说的是或许可行,没说一定要迁都。杨彪为官多年,名声已经足够了,至少,到目前为止,他的名声都不会有污点,他自然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给自己留下污点。以后要追究责任,反正就看最后做决定的是谁,反正杨彪打定主意不会去淌这趟浑水。或许,这也是大部分老臣子的做法,到了晚年之后,不想给自己留下污点,以致于时常都保持模棱两可的状态。因此,这些原本被前一任皇帝托孤的重臣,都会跟新皇之间产生矛盾,鲜有不例外的。

刘协没有得到确定的回答,有些憋闷,将目光看向赵温和张喜二人,问道:“赵司徒,张司空,二位爱卿以为如何?”

“微臣以为太尉所言甚是,臣并无异议!”

杨彪都不敢给出确定的答复了,赵温和张喜二人自然也不敢回答,只能表达他们支持杨彪的意见。而杨彪的意见,也是没有答案的意见,最终如何决定,还是要看刘协自己的想法。所以,饶了一圈之后,最终还是要由刘协自己做决定。

若是再让他们说下去,估计连徐州刘备都可以提出来了。

因此,袁常直接站出来,大声说道:“陛下,微臣此前说过,‘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故此,微臣以为当迁都幽州。”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都安静了下来。

深呼吸一口气,免得自己没能沉住气破口大骂,刘协内心苦闷不已。

三公都没有意见,那么,接下来自然是刘协做决定的时候了。百官们也都不言语,曹操和袁常二人也没有逼迫。虽然说刘协无论是否决定迁都,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让刘协自己同意迁都,那无疑是更好的。

回想了过往,分析了如今的处境,刘协在花费了一阵的时间思考之后,总算有了决定,目光环视殿中群臣一眼,随后淡淡说道:“迁都之事或许可行,只是,却是不知将迁往何处?”

刘协虽然没说出要迁都的话,但是,既然都问了迁往哪里更好,显然,他是已经同意迁都了。

“陛下,微臣以为益州可行。益州乃是高祖起家之地,且经过益州牧的悉心治理,如今境内民丰物足,百姓和睦,且有山川之险,可保无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