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四世三公 > 第三六三章 阅兵前奏

第三六三章 阅兵前奏(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能保持如此长时间的长盛不衰。

渤海郡的周边计有河间郡、安平郡、乐陵国、清河郡、平原国。至于更远一点的郡国,袁常也发出了邀请,不过是意思、意思,也不指望人家会来观看。毕竟渤海郡是跟他们一个级别,袁常虽然是袁绍的兄弟,人家也不一定会卖他面子。

当然,其中也有知**,知道如今的渤海郡跟冀州已经没有上下级的关系,像这些知**,自然会前来。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如何,袁常有能力把渤海郡从冀州给分割出来,自然也会引人注意。

其中,安平郡的太守便是其中一个。

或许,说起安平郡认识的人不多。但是,说起安平郡的另一个称呼,想来大多数的人都会知道。

《后汉书·桓帝纪》载:“(和平二年)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后于博陵。”东汉本初元年置博陵郡,治所在蠡吾。汉桓帝延熹元年博陵郡徙治安平,没错,如今的安平郡便是博陵郡。博陵郡之所以出名,乃是因为博陵有崔氏这个大族。

虽然心中又喜又愁,不过,严氏还是喜多于愁,袁常如果当他吕家的女婿,严氏还是挺满意的。白了一眼吕布之后,就带着吕玲绮去吃饭了。

“嘻嘻,夫君,心里是不是很难过?”

练霓裳在一边调笑着吕布,其实她也挺看好袁常和吕玲绮的。难得看到吕布蔫掉的表情,练霓裳倒是一脸的好奇。

“哼,你个小妖精,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

吕布言毕,一脸坏笑的将练霓裳拦腰抱起,就朝着自己的屋子走去,又要进行某种令人脸红的造人运动了。

博陵崔氏的声名,自汉一直延续至宋朝,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可谓是经久不衰。常言百年王朝,千年世家,说的便是这些延续长久的士族。

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是周朝,有八百年时间。然而,博陵崔氏存在的时间却是比周朝还要长久,其底蕴之深,绝对是惊人的。

与博陵崔氏同样闻名的,则是清河郡崔氏。

有史记载,博陵及清河崔氏高官显宦不绝。南北朝时,崔氏(包括清河崔氏)为相者竟有十人,获得爵位者二十六人;累至盛唐,为相者竟不可思议的多达二十七人,朝野五品以上官员400余人,堪为一时之盛,其他家族无出其右。因此崔姓也被称为“宰相之姓”。当时民间流传有“崔家丑女不愁嫁,皇家公主嫁却愁”的说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北朝及盛唐的历史,有相当一部分是崔氏人写就的,成为一方郡望自在情理之中。

崔氏家族之所以能够延续这么久,是因为他们的家族有着不少秉持忠孝、刚正耿直、为民请命的人物,才使得这个家族能够以人格立足于世,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夫君,不要啊…”

……

这一日,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却是一个出门的好日子。不过,对于渤海郡的百姓而言,今天并没有人选择出门,而是集体跑到南皮城外的平地上观看渤海郡的第一次阅兵仪式。

渤海郡的阅兵仪式筹备了将近一月,为了让渤海郡的百姓知道渤海郡士兵的强大,袁常特意传告渤海郡的所有辖县,只要有空闲的人,都可以在这一天前来观看渤海郡的阅兵仪式。一些在比较偏远县的百姓,赶了好几天的路才在这一天赶到。作为一个渤海郡的子民,他们也很想知道渤海郡的兵力如何。而还有一些青壮也赶来观看,原因自然是因为他们也有入伍的念头。不过,他们也不知道渤海郡的兵力如何,不知该怎么选择!如果渤海郡的实力太糟糕,那就去冀州入伍,免得在战场上丢了性命;若是渤海郡的的实力强大,他们自然就参加渤海郡的队伍,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家乡观念特别重,能在自己的家乡当兵那是最好的。

渤海郡这次的阅兵仪式,还邀请了周边邻郡的太守来参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