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四世三公 > 第三五三章 新的任务

第三五三章 新的任务(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无奈的叹息一声,去完成他们各自的任务了。

好吧,袁常顿时就给跪下了,有文化又强势的女性,果然是伤不起啊。

对于袁常和蔡琰之间的动作,众人都视若无睹,对于袁常的**多情,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早就无力吐槽了。

“主公,既然已经做出决定了,那么,是否现在就开始准备,囤积粮草,打造兵甲?冀州和幽州的战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我们应该早点做出准备。”

商议完毕,典韦迫不及待的说道,战斗即将就要发生,典韦觉得身体之中的血液都沸腾了。不仅仅是典韦,在场的多数人都发现他们热血沸腾,跟袁绍联合进攻幽州,可以说是袁常和他的麾下第一次参加真正意义上的大战。

“不急,厉兵秣马之前,我们要先进行一次阅兵仪式,挑选军中精锐,这一战,我们一定要打出我们渤海郡的气势。”

蔡琰坚实执行她秘书的职责,将袁常他们商谈的内容给记下,更是没有丝毫犹豫的执行袁常的命令。不得不说,自从有了蔡琰这个秘书,袁常确实轻松了非常多。

其实,袁常让袁绍把幽州让给他,袁常只要再帮袁绍夺取一州之地,就应该足够了。但是,袁常不知道袁绍是否会很干脆的答应,为此,才提出用两州之地换取一州之地。而且,原本的历史上,青州和并州早晚会属于袁绍,袁常只不过是顺水推舟而为,对于袁常而言,并没有花费太大的力气就夺下幽州,这才是最值得让人欢喜的事。

相对而言,幽州、并州和青州各有好处。

幽州和并州的好处都差不多,幽州和并州都是紧邻北方异族鲜卑人,因此,在幽州和并州两地,极其适合练兵;除此之外,幽州和并州都盛产战马,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只要有战马,就能够打造出强大的骑兵队伍,因此,幽州和并州显然是相当重要的地盘。不过,青州其实也不比幽州和并州差。青州人口多,而且都是一些尚武的百姓,可以说,青州的百姓,就是兵源的最佳地。如果获得青州,只要将青州百姓随便训练一番,就能够训练出精锐的士兵。从这一方面来说,青州的优势不弱于幽州和并州。

因此,用一个跟并州优势等同的幽州,换取并州和青州两州之地,想来换成任何一人都不会拒绝,而袁绍,肯定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袁常虎躯一震,朗声说道。

阅兵仪式最早的记录是在春秋时期,鲁桓公六年有这个记载。而据此推测,阅兵仪式是在周朝的时候出现,各地诸侯为了在周天子面前展现自身的实力,因此,每五年在首都镐京举行一场阅兵仪式。如果哪一个诸侯能让周天子满意,那么地位就能得到提高。不过,周末礼崩乐坏,阅兵仪式也就不复存在。当时鲁国之所以要阅兵,乃是因为鲁国势弱,被多个国家包围在中间,鲁桓公为了对周边国家产生震慑力,这才搞了一场阅兵仪式。而在秦汉之后,阅兵仪式才真正严格起来。

“赵郡尉、典副郡尉听令,此次阅兵仪式由你们全权负责,千万莫要让我失望,好了,会议到此结束,大家都散了吧!”

袁常说完,回头示意蔡琰一下,然后二人飞快的从众人眼前消失。

而等到片刻之后,众人才反应过来,袁常又下达了一个任务。然而,袁常自己却当了甩手掌柜,把任务交给赵云和典韦二人了。

其实,郭嘉想的倒是跟袁常一样,用其他州换取幽州的所有权。不过,郭嘉作为袁常的下属,当然是要为袁常着想。所以,郭嘉只是想用一州之地来换取幽州,而不是像袁常那样豪气,直接开口用两州之地换取幽州。刚开始的时候,郭嘉听到袁常的话,是想要制止袁常的。不过,郭嘉转念一想,袁常是何等精明的人,大部分的时候连他都要中招,由此可见,袁常并不是一个愿意吃亏的人。既然袁常要用并州和青州两州之地来换取幽州,显然是有袁常的理由。至于到底是什么理由,郭嘉也不用知道,他只要知道袁常做的事不会有错就行了。

很快,蔡琰就将袁常要跟袁绍联合的意思书写完毕。而且,袁常说的话不过是一个大概的意思,而蔡琰,则根据她的才识,将袁常的意思润色、加工,只是看信中的内容,就让人极为满意。

信中,先是表达了袁常对袁绍这个兄长的敬意,好久不见,甚为想念之类的话。接着,话题一转,说到幽州的情况,简单的表达出渤海郡愿意和冀州共同进退的意思,然后,渤海郡愿意出兵、出粮草等等。最后,提到想要获得幽州的所有权,同时为了报答袁绍的恩德,渤海郡愿意替袁绍攻下并州和青州两地,作为将幽州送给袁常的报答。当然,如果袁绍不肯把幽州给袁常,渤海郡还是愿意替袁绍出兵的,毕竟大家是一家人,帮忙是义不容辞的事。这样一番话说下来,袁绍要是还拒绝,那还真的是没有天理了!

“嗯,蔡秘书干的不错!”

袁常坏笑着称赞了蔡琰一句,这句话中的某个字眼,似乎很**。不过,蔡琰又不是新时代的人,又怎么会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当然,蔡琰还是能够感觉到袁常话中的**意味,并没有丝毫惧怕,反而还挑衅的投递一个**的眼色,似乎在说,有种你就上,没种就别bb。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