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第六百八十一章 攀古楼之悟

第六百八十一章 攀古楼之悟(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乌城淮军一案,瀚鹏可以适时的奏于朝廷知道了。”徐睿看着张霈伦说道,“双管齐下,左氏必倒。”

“就如先生所言。”张霈伦点头道。

苏州,潘氏祖宅,攀古楼。

在攀古楼中,潘fèng笙正拿着放大镜,细细的欣赏着镇家“三宝”之一的大克鼎。

潘fèng笙是江苏苏州人。于显fèng二年中进士。初授翰林院编修,后屡有升擢,官至工部刑部礼部尚书等职。潘fèng笙不仅是朝廷的一名重臣,也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他“幼好学,涉猎百家。尤喜搜罗善本书,金石碑版之属。”除了议论朝政之外,三代钟鼎秦砖汉瓦魏晋碑帖以及宋版图书都是其搜罗的对象。精通金石书画的潘氏以“滂喜斋”的古籍善本与“攀古楼”的铜器收藏闻名于世。所收藏的青铜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现时都无人匹敌。

“你们两个,打什么哑谜?”朱雪雁看他们一老一少那会心自得的样子,有些气恼的说道。

“雁儿,你可知那潘祖胤最喜欢的,便是钟鼎彝器,他家里有一座攀古楼,便是专门存放这些东西的。”徐睿笑着给朱雪雁解释道,“我想,必是有一件与潘左二人干系极大的青铜重器在潘祖胤手中,他舍不得销毁,左氏料到他如此,才会写这么一封密信。”

“那件重器,叫大克鼎,重逾千斤,是难得一见的青铜重宝,我想潘祖胤是绝对不会舍得销毁它的。”张霈伦微笑道。

“你怎么知道他们说的东西是大克鼎?”朱雪雁瞪了张霈伦一眼。

“当年潘祖胤在皇帝面前进言救得左氏性命,左氏为了感谢潘祖胤,投其所好,以西征粮台之款购下大克鼎,赠与潘祖胤,如今胡贼贪墨事泄,又加上血案在身,朝廷必然重处,左氏为了与胡贼切割,为了当年之事不为人所知,故而写信给潘祖胤,要其销毁当年书证各物,其中自然就包括这大克鼎。”张霈伦简单的给朱雪雁解释了一下当中的缘由,朱雪雁这才恍然大悟。

潘氏家族是苏州的望族,有“贵潘”之称。祖上是徽商,迁居苏州后注重文化教育。自先祖潘奕隽成为第一个进士之后,潘家科名连捷,一跃成为簪缨世家。潘fèng笙的祖父为全隆癸丑科状元潘世恩。官至一品的太傅及武英殿大学士。其父亲潘曾绶,官至内阁侍读。而叔祖更是全隆乙卯科的探花潘世璜。除为官外,潘fèng笙家族亦是苏州地区的收藏名门之一。潘家几代人从流散于世的真赝书画中,甄别遴选,收藏了一批精湛的书画名作,历经后代近二百年薪火不断的积累。成为江南地区重要的私家收藏家族。那么潘fèng笙家族具体的收藏规模如何呢?

潘氏五世祖潘奕隽喜爱收藏到了痴迷的地步,搜集了大量的古玩字画。其“所居三松堂,所藏皮法书名画甚富。“……有《书画目》两册,著录宋元以来名迹数百家,原稿藏公曾孙俭庐叔祖处,余曾假以录副,未逞棱理”。藏品的精富程度可见一斑。在此书中还记录了潘家收藏的有邧代以来作品共计187件,其中不乏赵孟頫周臣沈周文征明仇英唐寅董其昌蓝瑛陈淳徐渭王时敏王鉴王原祁恽寿平罗聘金农吴历查士标高fèng翰翟大坤等邧眀乾三朝名家墨迹。其中有徐渭《黄甲传肿图》文征明《红杏湖石图》周臣《松荫话客图》仇英《枕琴图》李掸《时新佳品》等。潘奕隽不仅喜欢书画收藏,还热衷于搜集各类古籍善本。其“三松堂”先后收藏历代典籍达数万卷,所藏珍贵典籍即达百种以上,与当时大藏书家黄王烈袁寿阶齐名。潘奕隽卒后,“三松堂”藏书分别由其孙潘遵祁潘希甫递藏,各自拥有数万卷,并陆续有所新补。

作为潘fèng笙伯父的潘曾莹的收藏数量也很可观。在其《墨缘小录》记载珍藏的名家作品就达106人。在他另一部著作《小鸥波馆画识》中,也记录了他收藏及见过的名画。如刘松年《十八学士图》唐寅《山水图》陈汝言《修竹草堂图》徐仿《山水》余根《鹰》等。

受家族传承和熏陶,潘fèng笙的另一伯父潘遵祁亦赫赫有名的鉴藏大家。收藏的重要藏品还有:鲜于枢《道德经卷》,宋镰《嘉瓜颂》唐寅文征明《眀人手札》等。

拥有如此多的藏品潘氏家族,其资金来源也是多样的,其书画收藏资金的首要来源是潘家历代为官的傣禄。潘氏家族世代为官,仅是其侍俸禄,就能保证潘家的书画收藏没有资金上的问题。此外,家族经商而获得的财富也用于购买藏品。潘氏家族以商人身份进入科举仕途,一直秉持“科举为主,经商为辅,二者迭相为用。”通过对潘氏家族先后创建的丰豫备荒仓松鳞义庄来的相关记载来看,其家族财产之巨便一目了然。如韶光七年潘世恩长子潘曾沂“以分授田二千五百亩为丰豫备荒仓,专备里中荒年平集以及诸善举之用。”至光旭时,义田已达一万四千九百亩之多。

“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朱雪雁看了看徐睿,发现他神色一如平常,这才放心,又问道,“如何能让胡贼快快伏诛,给爷爷报了大仇?”

没等张霈伦回答,徐睿却道:“瀚鹏,我倒是觉得,这潘祖胤,如今在籍丁父忧,平日未有恶行,与瀚鹏也素无交集,咱们没有必要树敌过多。以老朽之见,不如促成他与左氏切割,借其手扳倒左氏为好。”

“先生所言极是,咱们就这么办。”张霈伦明白徐睿是在为自己着想。笑着点头答应了。

其实不用徐睿提议,他也有这样的想法。

潘fèng笙祖胤是他的表字和时任帝师的翁叔平一样,都是一时的饱学名儒,时称“先后数掌文衡。典会试二乡试三,所得多真士”,朝野甚有声望,是清流党的领袖之一,如果能让他和左季皋翻脸。利用他在清流党的影响来攻击左季皋,毁掉左季皋的“清高”之名,则再好不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