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乱清 > 第二三三章 我陪你

第二三三章 我陪你(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朝野震动。

那是光绪五年的事情。

如果以吴可读的性子,真的和“立女帝”较上了劲儿,提前十一年来这么一出,“立女帝”这件大事,就算最后成功了,也会在历史上留下非常难看的一个污点。

“譬如,”关卓凡说道,“当初英、法、俄、荷四国公使觐见,言路上颇有人以为,‘殿陛之下,自古无不跪之臣’,如果四国公使不肯行跪叩礼,大行皇帝和两宫皇太后,就不可以接见四国公使。吴可读却认为,各国使节觐见,不必强令行跪拜礼,‘宜随各国礼俗以示宽大’,争论些些末节小事,徒然害损国家邦谊大计,殊为不智。”

慈安又“哦?”了一声,露出了意外的表情:“这么说,这个吴可读,真正是个脑子清楚的!不过,他上的这个折子,我倒是不大记得。”

“回太后,”关卓凡说道,“吴可读没有就此事上折,彼时,他还只是吏部的一个郎中,并没有专折建言之权,这些话,是他平日议论的时候说的,传了出来,在士林之中,颇激起了些波澜。”

吴可读就此事上折是有的,不过,那是在原时空,不是在本时空。这个“原时空”、“本时空”神马的,就没有法子同姐姐您说清楚啦。

在原时空,吴可读做的“颇激起了些波澜”的事情,不止于上折赞同泰西使臣觐见不行跪拜礼,他做的真正的“颇激起了些波澜”的一件事,如果给慈安知道了,一定会被吓到,甚至,真的可能动摇立荣安公主为新帝的决心。

正在沉吟,要不要“请问太后,吴某性子倔,这个话,太后是从何处得知的?”慈安自己补充说明了:“这个话,是昨儿七福晋进宫请安的时候,跟我说的。”

关卓凡暗自一笑:吴可读的折子,前脚刚刚递了上来,后脚醇王福晋就跟进宫来,吓唬母后皇太后,说吴某人“性子倔”,这……未免痕迹太著了吧?

他很明白醇王方面此举的用意,除了动摇慈安立荣安为新帝的决心外,也是为了给己方“造势”把吴可读的“风骨”说的愈硬,吴可读那份折子的分量。就愈重,则己方手中的砝码,就愈重。

“王大臣会议,”慈安有点儿犹豫,“叫这个吴可读过来,呃,会不会……”

慈安果然有一点儿“动摇”了。不过。不是“立荣安为新帝的决心”动摇了,而是怕吴可读在“王大臣会议”上闹出什么幺蛾子,对会议的进程和结果,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

事实上,当吴可读的名字出现在反对者的名单中时,关卓凡是高度紧张的,而他对醇王本人,却只能说是“重视”虽然重视,却从容不迫,谈不上“紧张”,更加谈不上什么“高度紧张”。

那么,原时空,吴可读做过的什么事情,会真正吓到母后皇太后?何以一介书生,两袖清风,会叫手握重兵、权倾朝野的轩亲王,如临大敌?

吴可读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尸谏。

先写好“遗疏”,然后上吊自杀。

不是玩儿虚的。吴可读找了一间没有人的破庙来干这个事儿。破庙的屋梁太过朽烂,支撑不住他单薄的身体,没死成;于是又服毒,这一次,终于求仁得仁了。

可是,如果“上头”果然食言而肥,不许吴可读与会。那么,亦算正中醇王方面的下怀。因为,这正正显示出“上头”在立女帝一事上的心虚,不然,何以“既然派了宝廷与会,那么,若有上折反对他的立论的。也该择一、二与会,这样,才是朝廷一秉至公之至意”言犹在耳,就要变更前议?

何以心虚?自因理亏!

如此一来。醇王方面,便可以借此大做文章了。

“请太后放心,”关卓凡说道,“吴可读这个人,性子虽然倔,大约可称‘憨直’,但是。脑筋并不死板,理路也很清楚,这种人。是能够同他讲道理的,道理讲通了。自然就‘服善’了。”

“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