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乱清 > 第五十六章 和樱天皇

第五十六章 和樱天皇(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第二次长州期征伐间,大和国宇陀郡、安艺国佐伯郡、赞歧国多度郡、隐歧国原田郡等地,接连爆农民暴动;大阪、兵库,也生了城市贫民的骚乱。

就在关卓凡进入江户内城的时候,江户生了要求“平抑物价、救济穷民”的“请愿”事件,只不过幕府拼命捂着,没让关贝子亲眼看到而已。

这“第一个火头”,是地方武士向幕府夺权;这“第二个火头”,则是来自于底层人民的反抗。

天保四年,即1833年,日本各地大饥,史称“天保饥馑”。饥荒持续至天保八年,即1837年,情况恶化,终于爆了大盐平八郎领导的贫民暴动。

从那时开始,大大小小的“一揆”便此起彼伏,时至今日,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揆”,日语表示人民对领主的反抗,即“暴动、起义”之意。

这是我们熟悉不过的王朝末期的景况,而幕府的“开国”,相当程度上加重了这一局面。

启程归国的前一天晚上,关卓凡以一向的习惯。拧亮煤气灯,摊开纸笔,做“阶段总结”。

长州藩覆亡,倒幕派皇族、公卿团灭,日本的倒幕力量被重重击倒在地,短时间之内难以翻身爬起。本时空,永远不会再有“明治维新”这四个字,类似的革新被无限期地后推,在中国重新崛起于世界的东方之前,来自日本的可能的干扰被最小化了。

幕府有可能扮演原时空明治政府的角色吗?

不可能。

就像之前分析过的那样,幕府的“改制”,就是换汤不换药,就是在肌体的表面涂抹一点红药水,皮肤下面,什么也没有改变,骨子里就更加不用说了。二次长州征伐,“西法”训练的幕府军的表现,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西洋资本和技术的涌进,传统手工业者无法招架,纷纷破产;生丝、棉花、茶叶等商品大量出口,导致国内物资短缺,物价因而上涨。而且这种物价的上涨具有强烈的传导性,最终致使并不出口的大米的价格也大幅上涨。

日本国内银贵金贱,洋商便用国际比价低廉的白银在日本大肆套购黄金,使日本各藩藩库的黄金储备迅告磬。为挽救财政危机,各藩只好降低新铸的货币的含金量,或者滥“藩札”——相当于纸钞,造成严重的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互相作用,使通货膨胀愈来愈严重。

农民、普通市民、下级武士,都陷入了急剧的贫困化。

第二次长州征伐的庞大的军费开支,使幕府和参战各藩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为支付军费就不得不增加赋税,人民的生活愈加困苦。

某种意义上,幕府的“改制”,还不如原时空中国的“洋务运动”。中国好歹名义上还是个中央集权国家,而按近现代国家标准,“幕藩体制”的日本,甚至不能算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国家。

不废“幕藩体制”,日本永不可能迈入近现代国家的门槛;可是,“幕藩体制”是幕府的生存根基,废“幕藩体制”,日本可能新生,可幕府就是自杀了。

所以,幕府统治日本一天,日本没戏一天。

但是,幕府不可能长时间地有效地统治日本。

迫在眉睫的危机解除,幕府上下兴高采烈,以为“天下从此大定”。但关卓凡却认为,幕府只是暂时渡过难关,按下葫芦浮起瓢,第一个火头暂时熄灭了,第二个火头很快就会烧起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