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乱清 > 第一一四章 反面教材

第一一四章 反面教材(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寿尔还观察到,学生们在练习舰上实习时,“不喜欢体力劳动,因为怕弄脏手指”;甚至,连最基本的爬桅杆训练也不愿意做。

究其竟,整个学堂,主事也好,学员也罢,完全不晓得:学堂不是培养“儒生”的,而是培养“军人”的;毕业后,是要去“打仗”的,而不是去“做官”的。

“培养合格的近代化军人”的观念,更是付之阙如。

船厂办不好,其害止于自身;学堂办不好,流毒却是自南洋而北洋,最终几乎葬送了整个国家。

北洋舰队的高级将领,除了提督丁汝昌之外,所有的总兵、管带,全部来自这个福州船政学堂。

这就是关卓凡说的“起点太低”。

问题是,左宗棠除了日意格、德克碑两位,也不认识别的什么洋人了。

十九世纪后半叶,世界造船技术狂飙突进,在这个大背景下,马尾船厂的技术进步却极其缓慢,而沈葆桢筹款能力不足,投入不继,船政内部管理更是混乱,船厂生产日见萎缩。

中法开战,南洋水师全军覆没,马尾船厂被法国人炸得稀烂。战后,朝廷便在事实上放弃了福州船政,而将资源向北洋集中。

船厂如此,船政学堂呢?

就是说,一个6军将领,带着一班从没有上过一堂体育课的“海军学堂”毕业生。

北洋舰队的将领们,大多有留洋英国的经历,这个,能不能弥补福建船政学堂之不足呢?

比船厂还糟糕。

不细表课程设置之粗疏简陋了,就说一条:作为海军学校,居然没有体育课!

在这儿,狮子不能不多说几句,因为以下部分,对关卓凡今后的军队建设、特别是海军建设,有重大的参考作用——当然,是反面教材。

英国海军军官寿尔曾访问船政学堂,在《田凫号航行记》中,他这样评价学堂的学员们:“他们是虚弱孱小的角色,一点精神或雄心也没有……下了课,他们只是各处走走呆……从来不运动,而且不懂得娱乐。大体而言,在佛龛里被供着,要比在海上警戒,更适合他们。”

这种精神面貌,原时空多看清末影像的关卓凡承认,确是事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