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鉴定师 >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饮茶交流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饮茶交流(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如果是普通的书法家,怎么敢与王羲之比较,而陈逸虽然是差了许多,在他看来,或许是谦虚之言,当然,他的内心也是有一些怀疑,毕竟陈逸实在太过于年轻了。(未完待续。)

“陈居士,多谢你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老道,本来在之前,老道还想询问一下这道观所在的地方,现在看来,既然是世外桃源,那么自然不想被他人知道,所以老道不会再问了。”秋月道长向着陈逸双拳合抱,行了一礼。

既然是世外桃源,又如何能让他人知晓呢,他虽然非常向往,但也不能强人所难。

“谢过道长。”陈逸也是还了一礼,这三清观在明末时期才修建,现在就算告诉这秋月道长,他也找不到地方。

随后,秋月道长又为陈逸满上茶水,然后面带疑惑的问道:“陈居士,不知你为何要与王右军结识呢。”他虽然有一些猜测,但是还需要再确定一下。

“道长,就算我不说,你也一定能猜出来,王右军的书法,名扬天下,我之所以想要结识他,自然也是因为书法,我想要与他学习交流书法之道。”陈逸笑着说道,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秋道长,道家讲究清修,有些时候不便接触外人,更何况,华夏大地上,连年战乱,而隐居起来,无疑是躲避战乱最好的办法。”陈逸笑着说道,虽然时代不同,但是战乱依旧,那三清观,也是为了躲避战乱,而隐居入青城山中的。

提起三清观,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一个故事,把理想和现实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陶渊明追求美好生活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

这陶渊明也是东晋时代的人,被后世称之为东晋伟大的文人,并且是华夏第一位田园诗人,创作出了田园诗派。

只不过现在而言,这陶渊明还未达到能够作诗写文的地步,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其出生日期有些争议,大体上分为两个日期,一个是公元352年,一个是公元365年。

现在是永和十二年,那么也就是公356年,就算是陶渊明出生日期最早,现在也不过才四五岁而已。

听到陈逸的话语,秋月道长细细品味一下,然后眼睛一亮,“哦,学习交流书法之道,这么说起来,陈居士的书法,也一定十分不凡了。”

“道长过赞了,与王右军比起来,还是差之许多。”陈逸笑着说道,他现在虽然身怀顶级书法术,又自创了一个书体,但是与王羲之相比,确实有很大的差距。

王羲之的行楷草皆是名扬天下,受后世各代书法家争相学习,而他现在所能够拿出手的,也不过是一个自创的行书书体罢了。

虽然小楷和章草的水平也是不差,但是那毕竟是临摹他人的,而王羲之的这三种书体,却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自己创造出来的,否则,也不会盖过其他书法家,成为华夏书法之道至高无上的书圣了。

“哈哈,这样一说,老道倒是十分好奇陈居士的书法了,等饮完茶后,去书房之中,让老道见识一番。”陈逸的话语在秋月道长听起来,却是有着一股自信在其中。

虽然其写出桃花源记的日期,距离现在有些远,但是陶渊明所表达的对东晋社会的不满,同样也是现在许多文人的现状,要不然,王羲之也不会辞官归乡,只为纵情于山水之间了。

所以,对于这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秋月道长自然会十分的向往,哪怕是在现代和平年代,陈逸在见到三清观时,也是激动了好长时间。

“确实如此,连年的战乱,使得多少平民百姓流离失所,同样我们这些道家中人,也是不可避免,隐居在世外,能够清修,也能够保住道家的传承不灭。”

说到这里,秋月道长感叹了一声,“不过有隐居清修之人,也必须要有入世修行之人,老道虽然向往世外桃源,但是身为道家中人,身负着传播道教文化之重任,而想要让更多的人知道道教文化,那么就必须要与人接触,不能隐居于深山之中。”

陈逸点了点头,秋月道长说的不错,想要使一个宗教广泛传播,隐居在深山,却是不行的,不过三清观并不是完全的隐居,与外面的青城山道观,也是有着一定的联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