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五百五十三)不一样的威海卫

(五百五十三)不一样的威海卫(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对于孙纲同意德国人用铁路把青岛和威海连接起来,陆军将领如周家恩、孙万林、孙金彪等人多持异议,认为会给德军造成可乘之机,一旦德军借铁路偷袭,会给中**队造成很大的威胁,但在威海卫的陆路防御加强之后,他们却全都改变了态度,甚至于开始支持这个铁路修建计划,并希望把烟台也连接起来。

现在,这个工作得以在孙纲手中完成。

孙纲在叶祖圭和周家恩、孙万林、孙金彪等陆军将领地陪同下仔细视察了威海卫地各处险要。得出了当年和丁汝昌差不多地结论。并对此采取了有针对性地措施。

孙纲经过观察后发现。威海卫最东面靠海地皂埠嘴炮台东侧有一处自然形成地高地。影响炮台大炮地视界。使皂埠嘴炮台地大炮不能有效地控制海面。不但降低了皂埠嘴炮台炮火地威力。而且让皂埠嘴炮台很容易处在从后方攻入地敌军攻击当中。而最可怕地是一旦敌军从后方登陆。夺取了这些海岸炮台。即可利用炮台上威力巨大地海岸炮轰击港内地北洋舰队;而威海卫最西面地龙庙嘴炮台深缩在港内。距离港口地位置过远。对港口起不到多少保护作用。而且龙庙嘴炮台距离鹿角嘴炮台和皂埠嘴炮台地距离过远。相互之间无法用火力支援。这些炮台同样都不容易防守。也同样地存在着容易被从陆地方向攻来地敌军夺取地麻烦。

一旦这些炮台被敌军攻占。就彻底变成了“炮资敌。我打我”地可怕局面。对港内停泊地北洋舰队将造成极大地威胁。

而当时地海岸炮兵都是没有近射武器地。缺少面对后路敌军地防卫能力。一旦敌军逼近炮台。这些炮兵地命运就很好想了。

来同俄国发生的战争,俄军在陆地方向对中国的威胁TF上大得多,但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重心,是支撑中国打赢这场关系生死存亡命运的战争的物质保证。

退后一步讲,一旦中国陆军在北方战线作战失利,依靠南方的军力和强大经济力量的支持,中国就还有翻本的机会,可一旦这些地区遭到了破坏,即使中国陆军在北部取得重大胜利,到手的胜利不但有可能全部化为乌有,而且也抵消不了南方经济重心被破坏所带来的损失。

何况,和俄国是盟友的法国现在也可以说近在肘腋,一旦战争爆发,法国人会不会就近出兵帮助俄军作战,还是个未知数。

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战争开始之前,把能够想到的事情都作好,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加强威海卫的防务问题,孙纲主要是着眼于威海卫的陆路防务上面。

熟知战史地孙纲当然知道。历史上地甲午战争威海卫保卫战。中国之所以失败地原因。

孙纲通过军务部收集上来地数据显示。中国地好多海岸炮台都存在着类似地问题(象他已经去巡视过地大沽口炮台)。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召集中外专家和参谋

又综合了各地的守将的意见,参照旅顺口陆路防线构)T精心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即除了加强陆路守军兵力,并在海岸炮台后路设置机动兵力迫击炮营的同时,构筑专门有针对性的暗堡防线,暗堡当中配置哈乞开斯机关炮和马克沁重机枪,敌军一旦在后方登陆,将立刻暴露在这些暗堡强大的火力攻击之下,而守军的机动兵力在敌军陷入堡垒争夺战的时候,又可以对敌军进行反包围,从而解除敌军对己方海岸炮台的威胁。

孙纲在加强威海卫后路防御的同时,对威海卫的海岸炮台群本身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建,即提升海岸重炮的射击范围,使这些威力巨大的海岸重炮无论面向大海还是陆地,都可以进行全方位的射击,为了加强炮台自己的防卫能力,他还要求在海岸炮台周围的堑壕里配备了带轮子可以移动的钢铁机枪堡(这些圆柱形的钢铁堡垒是靠骡马拖着机动的,有些后世“坦克”的意思,但不是“坦克”),提高了海岸炮兵们的自卫能力。

在中国工程人员们的努力下,这些改建方案大都得以完成,现在的威海卫,已经和清朝时期大不一样了,变成了一座无比坚固的要塞。

威海卫的海岸炮台是以后担任北洋水师炮术总教习的德国人汉纳根经手设计并主持修筑的,但和这个时代所有的海岸防御工事普遍存在的缺陷一样,这些耗资巨大的炮台的陆上防御较为薄弱。它们在实际战斗中很容易被敌人绕开,从后面的陆地方向攻破,完工的时候汉纳根就向李鸿章指出来了这个问题,“这些炮台的攻击范围只能达到海面,对于炮台后方受到的攻击无能为力,护,敌人一旦从后面绕过来进攻我们,将变得十分容易”。威海卫炮台完工后,李鸿章视察威海防务,也认为“威海卫地阔兵单,全恃后路游击有兵,以防抄袭,方能巩固”,为了保护这些海岸炮台,李鸿章曾经在威海卫后路布置了十六个营的陆军兵力以资守护,但后来的战争证明效果并不理想,再加上这些清朝陆军的战斗力十分的低下,这些问题在甲午战争中彻底暴露无遗。

大东沟海战结束后,日本人为了挽回败局,曾经组织了一次对威海卫的海陆联合“偷袭”,一队日军从威海卫后方登陆,作为对威海卫守军的牵制,结果威海卫后路守将戴宗和刘超佩一听到日军来袭就吓得屁滚尿流,弃军逃跑,结果威海卫后路守军全部溃散。幸亏北洋舰队的300海军陆战队员在林颖启的带领下及时发起了反击,而日军因为兵力单薄,不敢久战,很快退回海上撤走,才避免了一场弥天大祸。

事后戴宗和刘超佩虽然畏罪自杀,但他们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却是无法挽回的。李鸿章也因此受到了清廷的处分。

威海卫的陆路防御问题由此也变得更加突出起来。

甲午战后,丁汝昌和荣禄先后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们也想着手加强威海卫的防务,但因为经费所限,建树不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