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四百零三)废“两”改“元”

(四百零三)废“两”改“元”(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改革币制则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一)中国的货币制度采用银本位制。

马告诉孙纲。使用银两进行经济活动有太多太多的不便。先就“两”这个计重单位来讲。主要有用作官库收捐纳税标准的“库平银”、用作征收进出口货物关税标准的“关平银”和用作征收漕粮折色的“漕平银”三种。不同的贸易活动需要采用不同的标准。而且银两流通时每次都需要验成色和计重。非常麻烦不说。折成官银时还的将散银重铸。在重铸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发生损耗减重(成色不足的需要去掉杂质。肯定会引起损耗)。所以百姓在用银交税时还的额外交纳一部分“火耗”。而这部分“火耗”因为缺少标准。很容易成为官员们贪污勒索的借口。

可如果采用银元的话。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

首先。银元的大小、重量、成色都一致。交易时只点个数。不用计重。十分方便。而且银元的成色一般为百分之九十。在制造时已经考虑了流通中造成的损耗问题。所以不会出现“火耗”导致的百姓额外负担问题。大量的外国银元为什么会充斥中国的市场。并不仅仅是象后世一些史书里说的。外国人输入他们的货币想借此控制中国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使用银元非常方便。中国的商人也乐意接受。

而且。据马说的。采用七钱二分的重量标准制造的银币在市场上流通容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因为外国输入的银元也大都是这个份量。中国如果采用这个标准铸造自己的银币投入市场流通。不仅不会造成市场的混乱。甚至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迫使外国银元退出中国市场。对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好处可就不仅仅是方便流通了。

如果采用一两的重量标准来制造银币。一两银币和外国银元在计重上仍然存在着太大的差异。而且经济学当中的那个“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在市场上是一定起作用的。中国的一两银币肯定竞争不过外国银元。到头来中国的货币市场上还是外国货币的天下。货币制度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张之洞的建议采用“库平银一两”的标准银币的理由是。中国人纳税都是以“两”为基础。而且民间日常使用的都是铜钱。只有在纳税和大宗交易时才使用白银。而银元的成色不足。流通时将被认为是一种不足值的货币。在民间流通可能会受到抵制。等等。

而且张之洞还指出。世界银价下跌虽然不利于中国偿还外债。但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出口并限制进口。在对外贸易上对中国有一定的好处。

应该说张之洞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而且张之洞在对外贸易方面能有这种见识。这在当时可是非常了不起的。

后世的日本钱的汇率为什么会定的那么低。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促进出口贸易。

孙纲虽然在后世的身份是银行职员。对货币制度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深刻。他现在也无法确定到底采用哪一种标准更适合目前中国的经济现状。

听了爱妻给他这个“前银行职员”上的这堂“金融课”。孙纲明白了问题的所在。不由的连连点头。立刻表示张之洞那里。由他负责去“沟通”。

孙纲见了张之洞之后说明了来意。张之洞很奇怪负责全**事的孙纲怎么突然关心起钱的问题来了。但仍然很认真的听了孙纲关于中国的货币标准的意见。张之洞对这个问题也不是知道的很深。当孙纲说起关于“火耗”的问题和在流通市场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时。张之洞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赞叹之余不由的连连点头。

当时在座的工业部部长张謇和商业部部长盛宣怀也对孙纲的意见表示了支持。张謇还说如果“废两改元”的以实现。“中国民生将为之一变”。而且建议尽快确立新的货币制度。统一货币标准。

张之洞考虑再三。同意了“废两改元”的方案。

经过政务院会议研究后。又综合了各省商界代表的意见。出台并公布了“改革币制则例”。中国的新货币制度。就此制定出来了。

“要是你来选的话。你喜欢用大锭银子还是银元?”孙纲想的头痛。不由的把“皮球”又踢给了爱妻马。

他这个半吊子军迷对军事的了解还算过的去。可对这个钱的问题。知道的就不是那么多了。爱妻和钱打交道的时候多。倒不如让她来决定。自己点头并促成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同意就行了。

关系到中国今后经济发展全局的中国货币制度。由一个年轻的女子来作出决定。听起来有些儿戏。可偏偏现在这时候就发生了。

其实。多少重大的历史决策。都是由一些人一句话决定的。

“当然是用银元好了。”马不假思索的立刻回答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