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二百三十二)北洋军阀大集合

(二百三十二)北洋军阀大集合(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没错,只是多了一个水鬼队。”孙纲说道,“全是队,什么勇、兵、营、军、师的字眼我一概不用,省得有人神经过敏。”

“你糊弄朝廷都糊弄出经验来了,”她还在笑,“真是太有意思了,我也来凑凑热闹吧。”

同时再加上周边危机四伏。更加分散了国家的精力,面对内部民众的不安定和外国势力的渗入,大清帝国其实已经显得越来越难以维持了。

在孙纲看来,为什么清廷会这么急着裁撤北洋陆军。一方面是从“防汉”地角度考虑,另一方面,巨大的军费开支让财政难以负担也是重要的原因。

与其保留一支状态极不稳定地陆军。还不如把钱省下来留给能够有效防御外国侵略而造反的可能性很小的海军呢。

但这样一来,对孙纲来说,他想组建一支只忠于他本人的新式陆军,正好是个机会。

北洋陆军的官兵是在战场上和日本侵略者血战过的,和大清帝国其它的军队相比,作战素质要高得多,由于立下大功却没有得到朝廷的恩赏,他们地不满和怨恨可想而知。如果孙纲在这时候向他们施以援手。把无路可走地他们吸收到北洋特攻队和东省铁路护路队来,并给予较好的待遇地话。仅仅出于感激,这支“不是军队的军队”也会对他回报以无比的忠诚,如果给这样一支军队配备足够的先进武器,并用近现代的战术进行训练的话,用不了多久,他手中就会有一支精锐的陆军!

清廷对民间拥有武力一直甚为“敏感”,可面对太平天国的起义烽火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在八旗鸀营等“正规军”不能一用的情况下,不得不临时在民间招幕军队(也就是史书上说的“团练”)来对付,后来这种“临时措施”居然一点点的就变成了“正规”办法了。

在战事结束后,这些军队很多被解散(就象现在的北洋陆军一样),保留下来的为了不引起朝廷的猜忌,则被冠以“勇营”、“防营”、“练勇”等种种名目继续存在,这些年来军队的名目可以说层出不穷,甚至比军队本身的增长还要快!但经过中法战争和两次中日战争战火的“检验”,他们的战斗力如何已经尽人皆知了。

说起来很奇怪,号称拥有百万大军的大清帝国(其实以各种名目建立起来的军队总数比这个数字还要高得多),兵役制度不象明治时期的日本和德国,采取的是普遍义务兵役制,人口众多的大清帝国的军队居然是“职业化”的,和后世的美国有些差不多,这可能和满清入关前的军事制度有关,清军入关时由满、汉、蒙三个民族组成的八旗军统共仅有约十七万人,但是却扫平群雄,一统天下,创造了世界军事史和民族崛起史上的奇迹!

而总数约为六十万人、由汉人组成的鸀营,一开始是作为“保安队”存在的,在康熙时代是战斗力最盛的时候,可到了后来,在八旗兵日益腐朽的同时,鸀营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

而时光到了十九世纪末,整个帝国的百余万大军,实际上可以用于作战的军队只有很可怜地一部分。他们当中地大多数。已经和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了。

海军和陆军都有了的话,无论是朝廷,还是列强,想要对付他,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但是,绝不能让朝廷的人看出来,自己在组织军队!

所以,他在这个军队的名目上,和军队有关的以及能引起往军队上边“联想”的文字统统不用,免得有人找麻烦。

就象在后世,保安和警察的服装虽然很象,职能有时也容易混淆,但是从字面意义和解释上,可绝对是两码事。

“我看了,东省铁路护路队铁甲车队其实就是炮兵,巡防马队就是骑兵,巡防步队就是步兵,是这样吧?”马听完了他的“计划”,不由得笑了起来,“以此类推,这个北洋特攻队下边的设置也是一样的吧?”

所以当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一经开始,整个大清帝国立刻陷入困境,不得已只好在老百姓中间重新招募军队,“办理团练”,让这些由老百姓组成的“不是正规军”的“正规军”来对付农民起义军!

国家花费无数民脂民膏供养起来的军队,到了紧要关头,居然成了无用的废物,国家居然还得要依靠老百姓自己来保护自己!

中**队的悲哀。转载自我看書齋==也是中国老百姓的悲哀。

现在,这些“不是正规军”的“正规军”,也面临着被淘汰地历史命运。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大清帝国在军事方面的改革应该说还算是很有效果的,但由于“防汉”心理的干扰和内部顽固势力的阻挠(象一些人认为的,“仁义道德”可以代蘀“枪炮”的作用),加上中央权力的逐渐弱化,使得整个帝国无法在任何一件事业上做到持久地专注和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