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乱扯西游释厄传 > 第八回 鹰愁涧见深 朱祐樘专宠

第八回 鹰愁涧见深 朱祐樘专宠(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接着回来书中,从如来给了观音三个箍咒来看,其实是本意想给沙僧、八戒和悟空的。不过呢,观音没有按照领导的精神办事,还有自己的心思呢,也猜测沙僧八戒都不像猴儿那么难搞定,也不是那块料儿啊,就自己做主儿将剩下的用了吧。这菩萨为嘛要收黑熊护山呢,观音肯定有自己的用意,现在还看不清,但是后来金箍咒给了红孩儿,让其做了善财童子,就明白了。这落伽山其实是佛教的金库啊,准备给进军南洲获得的收益储备的地方。不过呢,观音到了长安之后,布局一番,结果发现李世民太小气了,给你瓜果还行,根本舍不得给阿堵物啊,这怎么办呢?干脆放开视野,将西洲那伙子妖怪的地盘也给扫荡一遍,能搂多少是多少。这才是如来后来说的,经不可轻传啊。

还是为了钱!!!这三个咒其实是开发、控制、保护钱的来源去向的,如来和观音都在试图将钱牢牢掌控。这黑熊精本事挺大的,肯定能保护好金山银山的;孙悟空是用金箍棒打出搞定一条生财之道的;红孩儿是大力挖掘资源变成金银的。

我们还能再度分析,这仨“咒”在明朝的含义就是关于“政权”的部分管理问题。孙悟空的紧箍咒、黑熊精的禁箍咒和红孩儿的金箍咒,都无非和“佛教以及钱”挂钩,和大明的政权管理都能扯上关系。所不同的是,朱元璋对钱的管理很严格;姚广孝是以佛“涉”政(老吴对其的意见太大了,其实老姚没那么坏,也不怎么用佛的名义来影响朝政,当然主要是他不敢。因为朱棣可不是善茬子,想死的话你老姚就试试);石亨却是以权谋私。

在吴承恩和李春芳看来,宗泐是个真正的高僧,但是识人不明。这就是观音认不出来妖怪的由来,不过这也算不上这位高僧的过错吧。宗泐精通僧道儒,书法和绘画也相当的有水平。他看好并给皇帝推荐姚广孝,是因为老姚的确和自己很类似,是看重其才能而已。真正识人不明的其实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朱元璋罢了,如果明太祖肯听宗泐的建议,让其给朱标作伴,或许明朝的历史就改向了。

朱棣见到了姚广孝,那是刘备见了诸葛亮啊。看上人家的不是学问渊博,而是平定天下之谋略而已。

朱元璋对于和尚们的态度,一变再变,时打时捧。不过正是明太祖的过人之处,就是看人很准。老朱真正看上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品质兼优的。他见到姚广孝的时候,肯定也认真观察过,了解了七七八八。明太祖看不上这样一个锋芒毕露却遮遮掩掩的僧人,既然这个和尚对军事很在行,不如送给燕王朱棣来管理,希望他能够在防御北元多有建树。这个本来没有错,也是相当正确的处理措施。不过朱元璋对一个人心里有意见后,肯定没有和姚广孝促膝长谈,好好教导一番。那么姚广孝却固执的认为,洪武皇帝对自己不当一回事。士为知己者死,老姚也是人,是人就有缺点,是人就有抱负,这才是道衍和尚的朋友后来说其误了。是是非非,如何下个结论哩?难道明珠暗投或掩于土中终生不见天日,才是正确的么?

继续说金池长老,有意思的是,这个老和尚只喜欢收集佛衣(1375或1376年的时候,朱元璋没有看上这个和尚姚广孝,只是送了他一套布料用作僧衣),不贪财;可他手下的和尚们都十分喜爱私藏钱物。姚广孝的确很清廉,但不能保证其手下也和他一样。

对于姚广孝来说,我们评价他是否是个高僧哩?凯撒曰,“否。”出家人出了家还能有家人么?不能,至少在封建社会时期绝对不能。那时候的高僧,都不能有孩子的。那么,姚广孝其实有个养子,叫做姚继,大概是在1404年(永乐二年)农历七月到十月之间在民间收的一个少年,据说是其写字很好。老姚去世后,朱棣爱屋及乌,将姚继还给封了个官儿,是尚宝少卿,后来升为了太常少卿。

姚广孝其实最早不叫这个名字,乃为姚天僖,法名道衍。还是在靖难战役中立下了不世之功,是战略总军师,从而帮助明成祖取得了最终胜利。朱棣登基之后,道衍和尚被官封僧录司右善世(后来做了左善世),第二年授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同时赐其名姚广孝。姚广孝还有个功绩就是主持《永乐大典》的重修工作,在永乐五年十一月完成,一共22211卷,11905册。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内阁首辅解缙负责总编的一部《文献大成》,但是朱棣认为有点草率,内容也不够多,大CD勉强的很,于是又重修该文献,最后定名为永乐大典。所以说,这个永乐大典其实严格来说是人家姚广孝的主编。

朱棣对其很够意思,曾经建议姚广孝还俗,也打算赏赐不少宫女给他,甚至准备了大房子。因为一个和尚最大的官职也就是僧录司左善世了,才是五品官衔。要想再做更大的官,必须不能是和尚的。所以劝其还俗,当然姚广孝都拒绝了。上朝的时候穿上官服,回到居住的寺庙之后还披上袈裟。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道衍和尚能够得以善终,毕竟他的敌人太多了,包括绝大部分的儒家在内。所以,很长时间内对老姚的评价都不高的。

1418年姚广孝去世之后,朱棣还专门辍朝两天以示纪念的。

老吴和大多数的儒家一样,对其意见很大,但是客观公正的来说,姚广孝的贡献甚至要略微高于刘伯温的。

那么,我们再使劲往回想,那个五指山大唐境内的猎户刘伯钦,应该就是刘伯温的化形了。

刘基大家很熟悉,不多说了,其实他的俩儿子也都很出色。可惜长子刘琏在1477年被胡惟庸的走狗逼死;次子刘璟,明史记载,他有一次和朱棣下围棋,朱棣说,稍微让着点呗。璟正色曰,“可让处则让,不可让者不敢让也。”后来靖难战役之后,刘璟被朱棣抓到南京。虽然朱棣已经登基做了皇帝,刘璟仍是说,“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最后,在狱中从容自尽。

可信度虽然不大,但是凯撒也宁愿相信这的确是史实(明实录没有相关记载,即使有,谁也不敢写进去的),这是在看明史的时候,深受感动的其中一个场景。谁说豪杰就得上阵杀敌,明知必死却不改本心慨然赴死,也是儒家英雄。不过呢,怎么就觉着这个《明史》对朱棣的看法很大,虽然捧了刘璟却也着实的损了明成祖。

刘琏的儿子刘畾,在洪武二十四年三月袭爵(刘基的诚意伯不是世袭制,是朱元璋怀念功臣,本打算让刘基的二儿子刘璟继承,刘璟却让给了自己的侄子刘畾)。刘畾对朱元璋并不领情,于是被接连贬斥,回家为民。到了建文帝和永乐帝的时候,都不肯再度为官。朱棣十分恼怒,于是在其死后,没有让其儿子刘法袭爵。直到景泰三年,朱祁钰启用刘禄做了博士。弘治十三年,刘瑜为封为处州卫指挥使。再之后,史载不详。

老吴对刘基一家人很是看好,在西游记第十三回中,唐僧(朱允炆)在大唐边境遇上老虎,被刘伯钦给救了。圣僧于是就念经超度刘伯钦的父亲来着,此时的刘伯钦(含其父亲),其实最准确的来说,是刘璟(曾经在靖难之役中随军出征,并出谋划策,可惜主将李景隆没有采纳)和刘基结合形象。在五行山下,唐僧在刘伯钦的护送下出境,救了孙悟空出来。此时,猴儿便是朱祁镇了;刘伯钦则成了刘貊。刘基的次子刘璟,刘璟的儿子叫刘貊,是个大孝子。其后代,史载不详。在正统四年,朱祁镇(实际是阁臣三杨和奶奶张氏太皇太后的意思,因为明英宗此时才13岁)封刘基、刘璟和刘貊一门三忠孝。

西游记书里,吴承恩给姚广孝的评价。堪叹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间一寿翁。欲得袈裟传远世,岂知佛宝不凡同!但将容易为长久,定是萧条取败功。广智广谋成甚用?损人利己一场空!

那么金池长老已经年二百七十岁,从何而来?按照以年代月法,也就是270÷235×19≈22年。那么姚广孝在1375年的时候进南京礼部参加考试,在第二年的下半年才和朱元璋首次或许也是唯有的两次会面之一,再次二人重逢就到了1382年啊。大致应该在1376年农历八月左右,不受老朱待见的姚广孝心情十分郁闷,就毅然离开了京师,回到了苏州去。270个月后,也就是在1398年农历闰五月,朱元璋驾崩。姚广孝和朱棣千里遥遥赶赴南京,结果在路上被朱允炆给拦回去了。朱棣心里很有意见,姚广孝心里或者感到正合自己的心意,便劝告了其一番,还结伴返回北京。

为什么这么分析,看原著怎么说的,唐僧和孙悟空首次看到金池长老的部分场景,“三藏又问,‘老院主高寿几何?’老僧道,‘痴长二百七十岁了。’行者听见道,‘这还是我万代孙儿哩?’三藏瞅了他一眼道,‘谨言!莫要不识高低冲撞人。’那和尚便问,‘老爷,你有多少年纪了?’行者道,‘不敢说。’”那么唐僧所说这个“莫要不识高低冲撞人”,应该或许就是说朱元璋当年不能看出来姚广孝是个能人,只是赠给了其一匹布料做身僧衣而已,没有将其给封个僧官。后来在1382年,因为马皇后薨逝,朱元璋下令从全国挑选和尚陪着诸位藩王给皇后诵经来着。于是姚广孝便被推荐到朱棣身边,从而得到燕王的赏识。

西游记里面,广智、广谋(二人恐怕也是指的姚广孝的谋略方面)出主意放火烧死唐僧,却被猴儿给吹了口气,将火势给弄大了,避火罩保护了唐僧,却将金池长老的寺院烧了大半儿。在1388年农历二月,明朝重建天界善世禅寺。因为它不久前毁于大火,改在南京的定林寺故址那个地方又建起了新的天界善世禅寺。有意思的是姚广孝在1375年至1376年的时候,就是在原先的旧天界善世禅寺待着的。巧合么?

而且,此时的金池长老一直到死,都没有和猪八戒有所发生际遇。说明这个“贪”和尚仅是映射了姚广孝一生中的一部分,也就是和朱元璋有所交往的时期;白花蛇秀士和狼妖道士凌虚子(姚广孝的一个法号就是逃虚子)隐指了姚广孝关于儒、道方面的修为,却被猴儿都给宰了,是在说明老吴评价姚广孝是个道、儒“假精通”(姚广孝尽管是个和尚,但其的文学修养造诣不低,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高启和他就是文友;姚广孝在1362年左右,拜了道士席应珍为师,潜心研究阴阳术数);最有意思的就是那个黑熊精,作者是在怒斥姚广孝遇到朱棣惺惺相惜之后就成了“妖”而已,连个“妖僧”都不配啊(1404年,也就是永乐二年,朱棣亲自给其恢复了姚姓,且赐名广孝。姚者,“妖”也),吴承恩、李春芳的笔下之锋利令人叹服。那么此时孙悟空在南海见到的观世音菩萨,就是临时映射了明朝洪武时期的一位高僧宗泐(宗泐,1318-1391年。等菩萨出了南海去收复黑熊的时候,摇身一变给换了映射对象成燕王朱棣了)。此和尚在元朝末年就已经誉满江南,1371年被朱元璋请到南京天界寺修行。1376年朱元璋认为这是个人才,打算让其还俗为官。宗泐婉转决绝,太祖从之,还写了一篇《免官说》的文章哩。1378年宗泐奉命出使西域,1382年取回了一些经书。授僧录右善世,和朱元璋的私交莫逆。也就是在该年,马皇后薨逝。宗泐推荐了僧人道衍(姚广孝),让其陪伴燕王朱棣给马皇后守灵诵经。因为此时胡惟庸案子已经进行了几年,他的一位好友的弟子告发老师也在其中。因此宗泐被连坐判了死罪,朱元璋亲自下旨赦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