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人杰传 > 一七零章 怕失去便不争取 人生就失去意义

一七零章 怕失去便不争取 人生就失去意义(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又有一次刘桢与曹丕等人“酒酣欢坐”。大约为了表示自己脱略形骸,和对这群文士的亲密器重,也是忍不住炫耀甄氏的美貌,曹丕命夫人甄氏出拜。其余人都趴到地上,表示不敢,独有刘桢,目光灼灼的盯住甄氏看。估计一来酒壮色胆,二来魏晋人本以放诞为美,借此表现一下个性。曹丕自己倒是一笑了之,可是曹操不干了,他觉得这伙文人被养得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就把刘桢打发去做磨石的苦役。

曹操到石料厂察看,众官吏与苦力者均匍匐在地劳作,不敢仰视。唯有刘桢未跪,照常劳作。曹操大怒走到刘桢面前,刘桢放下锤子,正言道:“魏公雄才天下皆知,刘桢身为苦力,何敢蔑视尊共。但在魏公府数年,常闻魏公教诲,做事当竭尽力,事成则公自喜,事败则公亦辱,桢现为苦力,专研石料,研石是对魏公的敬忠,所以桢不敢辍手中活。”曹操听后,又问:“石若何?”刘桢朗然答:“石出自荆山悬崖之巅,外有五色之章,内含卞氏之珍。磨之不加莹,雕之不增文,禀气坚贞受之自然,顾其理,枉屈纡绕而不得申。”

刘桢的文采和事迹大概就是这些。曹丕当了皇帝之后,与他最亲近的宠臣吴质等欢会的时候,让郭皇后出来见大家(此时甄氏已亡),特意告诉吴质:“卿仰谛视之。”意思是你可以抬头看皇后。如果没有此旨,只能伏地低头,否则就是违法。

;

由于对孙权几次用兵都没有取得多大结果,很多人缺乏信心。参军傅干劝阻说:“治天下之大具有二,文与武也;用武则先威,用文则先德,威德足以相济,而后王道备矣。往者天下大乱,上下失序,明公用武攘之,十平其九。今未承王命者,吴与蜀也,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服,易以德怀。愚以为可且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分土定封,论功行赏,若此则内外之心固,有功者劝,而天下知制矣。然后渐兴学校,以导其善性而长其义节。公神武震於四海,若脩文以济之,则普天之下,无思不服矣。今举十万之众,顿之长江之滨,若贼负固深藏,则士马不能逞其能,奇变无所用其权,则大威有屈而敌心未能服矣。唯明公思虞舜舞干戚之义,全威养德,以道制胜。”

曹操时年六十,深感时不我待,遂不听。于是留下小儿子临淄侯曹植守卫邺城,并告诫他:“当年我担任顿丘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曹植既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讷、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继承人。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

曹操为自己的几个儿子选任官属的标准很高,任命邢颙为曹植的家丞。邢颙对曹植按礼仪严格约束,从不退让,因此与曹植不合。家臣刘桢写信劝谏曹植说:“家丞邢颙,是北方俊彦,少年时就秉持高尚的节操,性情高远虚静淡泊,言少理多,是一位真正的雅士。刘桢实在不足以和他为伍,并列您的左右。但是刘桢受到的礼遇很是特殊,邢颙反而被疏忽简慢,私下里恐怕旁观的人将会说您接近不贤之人,而对贤者礼遇不够,采摘了春天的花朵,忘却了秋天的果实,顾了庶子,忘了家丞。为您招来诽谤,罪过不小,因此辗转反侧不能自安。”于是曹植便改正态度,虚心对待邢颙。

邢颙曾对曹植说:“作为家丞,祈盼您能平安喜乐,希望您不要参与夺嫡之争,以免堕入不复深渊,因为您的率直难以匹敌子桓的心机。”

曹植笑道:“如果害怕失去就放弃拥有的权利,那么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邢颙知道曹植心意已决,便不再多言,后来参丞相军事,转任东曹掾。

当初,太子尚未确定,而临淄侯曹植受到宠幸,丁仪等人一同赞颂他并帮助他成就美誉。曹操就这事询问邢颙,邢颙回答说:“以庶子代替嫡子,是前代的禁戒。希望殿下深入地思虑这件事!”曹操遂知其心意。

刘桢,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建安七子之一,后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刘”,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刘桢五岁能读诗,八岁能诵《论语》、《诗经》,赋文数万字。因其记忆超群,辩论应答敏捷,而被众人称为神童。

曹丕在担任五官中郎将时曾经赐给刘桢一条廓落带(廓落,大、松散的意思),因为做带的师傅死了,想拿回来做个样式,因书嘲桢云:“夫物因人为贵。故在贱者之手,不御至尊之侧。今虽取之,勿嫌其不反也。”

刘桢作为当时有名的才士,而且与博好文采的曹丕、曹植“同声相应”,经常在一起谈文饮酒,当然不会甘拜下风,随即写了一封“辞旨巧妙”的复信。信中说:“桢闻荆山之璞,曜元后之宝;随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鼲貂之尾,缀侍臣之帻;此四宝者,伏朽石之下,潜污泥之中,而扬光千载之上,发彩畴昔之外,亦皆未能初自接于至尊也。夫尊者所服,卑者所修也;贵者所御,贱者所先也。故夏屋初成而大匠先立其下,嘉禾始熟而农夫先尝其粒。恨桢所带,无他妙饰,若实殊异,尚可纳也。”

刘桢所说的四宝,一为荆山之璞,就是春秋时卞和在楚山(今湖北南漳县)发现的“和氏璧”,展转到了秦始皇手中之后,由李斯刻上了“受命于天,即寿永昌”八个字而成为玉玺,即皇帝之印。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命安阳侯王舜逼孝元太后交出玉玺,孝元太后怒掷玉玺于地,摔掉了一角。二为随侯之珠,故事说随国的随侯一次出游,看见一条大蛇被人打伤,就叫随从给蛇涂上药包扎起来,然后送入草丛中。大蛇伤愈后,衔来一颗宝珠吐到随侯的堂外,说“我是龙王的儿子,感谢君救命之恩,故来报德。”后来用随侯之珠来比喻珍贵的物品。三为南垠之金,指南方即荆扬一带所产的铜,古时叫南金。郑玄曾说:“荆扬之州,贡金三品。”孔颖达“谓金即铜”。当时用来制作首饰。四为鼲貂之尾,鼲貂的皮毛十分珍贵,当时侍臣常以其尾为帽子上的装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