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人杰传 > 一五六章 吕蒙赞成濡须坞 荀彧反对曹国公

一五六章 吕蒙赞成濡须坞 荀彧反对曹国公(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曹操还想挽回荀彧,笑道:“把一个人变成哲学家,那是社会对他的严酷的惩罚。”

这时,荀彧注视着曹操的双眼,铿锵有力的说道:“倘若丞相真心愿意,只需调转马头,我等誓死追随,必将为我大汉荡平一切!”

曹操亦注视着荀彧说道:“荀文若啊荀文若,你果真没有让我失望,话到嘴边,我已知道没有再追问的必要!”

交谈过后,曹操借机留下荀彧,让他以侍中、光禄大夫的身份,持符节,参预丞相府的军事。曹操大军向濡须进发,荀彧因病留在寿春,喝下毒药而死。

荀彧品德高尚,行为端正,而且有智谋,喜欢推荐贤能的士人,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因此,当时人对他的去世都很惋惜。也许荀彧初时是想依仗曹操这个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兴复汉室,后来曹操羽翼丰满,无人可以抵挡曹魏代汉的脚步,这位理想破灭的老人无奈之下只好选择饮药自尽,与汉室共存亡。

孙权西迁秣陵之后,大兴水军。由于濡须水自巢湖东流经巢县南,东南流七宝、濡须两山间,孙权便想在濡须水口(今安徽省无为县城东)夹水作坞,以控制从巢湖到长江的通道。将领们都说:“上岸攻击敌军,洗洗脚就上船了,要营寨有什么用?”吕蒙说:“军事有顺利之时,也有失利之时,不会百战百胜,如果敌人突然出现,步骑兵紧紧逼迫,我们连水边也到不了,难道能上船吗?”孙权说:“很对!”于是,下令修筑营寨,就称作濡须坞。

十月,曹操解除西顾之忧后,决定率军东征孙权。出兵前,他要阮瑀执笔写信给孙权,大意说:“前几年我在谯郡新造舟船,操练水军,是要观察湖潮的形势,安辑江边的百姓。我的企图,你是清楚的。你以为我势少力乏,不能远征,想划江据守,以求宴安,这是不现实的。你以为凭借水军作战,在长江扼守险要,使王师不能渡江,这也是打错了算盘。长江虽广,但东西战线很长,是难以守卫的。你如能听取张子布的建议,攻击刘备,用行动来表示归附之意,我将长期委托你治理江南的广大地方,给你以高位和重爵。这样,你享其荣,我受其利,岂不很好!”

在这封信中,曹操软硬兼施,想迫使孙权降服,孙权并没有屈服,曹操便准备率领大军南下。这时,曹操已经五十八岁了。

董昭在朝堂上提出建议:“应该探究古代的制度建置分封五等爵位。”

曹操说:“建设五等爵位的是圣人,又不是做大臣的所能制定的,我怎么能担当得起呢?”

司马光认为:“孔子对于评价仁德是非常重视的。即使是子路、冉求、公西赤这些杰出的门人,令尹子文、陈文子这些诸侯的贤能大夫,都不够资格,而唯独称赞管仲的仁德,岂不是因为他辅佐齐桓公,对百姓有很大的恩德吗?齐桓公的行为像猪狗一样,但管仲并不以为羞耻而辅佐他,是因为他知道,没有齐桓公,百姓就不能得到拯救。汉末天下大乱,百姓灾难深重,假如没有绝顶的才能,便不能拯救百姓。既然这样,那么荀舍弃曹操,还能去辅佐谁呢?齐桓公的时代,周朝王室虽已衰败,但还没有像建安初期的汉朝王室那样。建安初期,全国大乱,汉朝朝廷连一尺土地、一个百姓都没有。荀彧辅佐曹操而使他兴起,推荐任用贤能的人才,训练军队,裁决机要,制定策略,征伐四方,连续获胜。于是转弱为强,化乱为治,占有了天下的十分之八,荀彧的功劳难道还不如管仲吗!管仲没有为子纠而死,但荀彧却为汉朝王室而死,他的仁德又在管仲之上了!

可是,杜牧却认为:‘荀彧在劝曹操攻取兖州时,把他比作高祖刘邦与光武帝刘秀;在官渡之战时不让曹操撤退回许都,则比作楚汉相争。等到大事已经完成,荀彧才想在汉代留下尽忠的声名。这就好比教小偷去挖墙破柜而不与小偷分赃,能说他不是小偷吗?’

在我看来,孔子说:‘文胜质则史。’所有撰写历史的人,在记载历史人物的言语时,都会加以修饰。那么,把曹操比作刘邦、刘秀以及楚汉相争等,只是史学家的文字,怎么会都是荀彧所说的话呢!根据这些话来贬低荀彧,是冤枉人。而且,假使曹操称帝,那么荀彧将成为最大的开国功臣,会受到与萧何一样的赏赐。荀彧不贪图这样的富贵,而牺牲生命换取的名声,难道是人之常情吗!”

;

董昭说:“自古以来,大臣辅佐天下的,谁也没有建立过像今天您这样的功绩。即使有您这样的功绩的,也没有长久居于臣子的地位的。现今明公您为自己德行上尚有缺陷,未达到尽善之境而感觉羞愧,为能保守名誉节操,没有更大的责任而快乐,德行的美好超过了伊尹、周公,达到了至善至美的极致。然而太甲、周成王那样的君主未必可以再次遇到,现在百姓难于教化,更甚于殷代、周代,处在大臣的地位上,让别人在大事上怀疑自己,实在是不可以不重新加以思虑啊。明公您虽然威信德行超越前代,又深明法度,然而如果不能在此时奠定根基,为子孙万世考虑,还是没有做到家啊。奠定基础的根本在于地和人,应该在这两方面逐渐有所建立,以便自我保障和护卫。明公您忠诚的节操已经脱颖显露出来,天子的威仪也显现在容颜上,当年耿弇在床下对光武帝说的‘天下无比重要,不可被他姓之人得到’的话,朱英对春申君说的‘处在不可预期的时代,奉事不可期望的主人,怎么可以没有出于意外的人呢’的话,却无法听到。董昭我受您的恩惠非比寻常,所以不敢不如实讲出。”

于是,董昭与列侯及将领们商议,认为丞相曹操应该进爵为国公(魏公),由皇帝赐给他表示特权的九锡(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来表彰曹操的特殊功勋。

荀彧认为:“曹公原来是为了拯救朝廷,安定天下而发起义兵的,怀有忠贞的诚心,严守退让的实意。君子以德爱人,不应当这样。”曹操因此很不高兴。

到东征孙权时,曹操上表请求献帝派荀彧到谯县来慰劳军队。荀彧到后,曹操对他说:“文若啊,我的初衷你是知道的,但我现在骑在一匹烈马上飞驰,除非我跳下马去摔的粉身碎骨,不然没法停得下来啊!”

荀彧对曹操已经有了偏见,于是戏谑道:“丞相所言,俨然如哲学家一位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