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人杰传 > 八十五章 曹操论欠之一字 大儒郑玄留声名

八十五章 曹操论欠之一字 大儒郑玄留声名(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郑玄在进行教学时,注意采取问难和启发的方式,师徒们锲而不舍,切磋琢磨,治学态度十分严谨。总的看,郑玄以其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是一位空前的经学大师。从唐代起,其所注的《诗》、《三礼》即被视为儒家经典的标准注本,收入九经。宋代又把它列入十三经注疏,长期作为官方教材。直到今天,仍是古经典的权威注本。

;

曹操回军官渡,有识之士这个时候都开始表明立场了,阎柔派遣使者拜见曹操,曹操任命阎柔为乌桓校尉。鲜于辅亲自到官渡前线拜见曹操,曹操任命他为左度辽将军,封昌乡亭侯,遣还镇抚本州。曹操大败袁绍后,高兴的对鲜于辅说:“之前袁绍把公孙瓒的头送来,我以为自己也很快被他消灭,而如今却打败他,这既是天意,也是你们的功劳。”

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的大军在官渡会战。袁绍为壮声势,争取民心和士望,叫袁谭逼迫当时大儒郑玄随军,郑玄无奈,只好抱病而行。走到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境),病势加重,不能再走了,同年六月病逝于该县,年74岁。病重和临危之时,他还在注释《周易》。

郑玄死时正处于大战乱之际,所以葬礼从简,但自郡守以下的官员和受业弟子也有一千多人缞绖(披麻戴孝)送葬。最初葬于剧东(今山东益都境内),后又归葬于高密县西北50里刘宗山下的厉阜。而今此地仍存有唐代墓碑和郑玄祠庙,距此不远,则是孔融当年给他立的“郑公乡”。

郑玄出生时,郑氏家族已经败落了,他的祖父郑明、父亲郑谨,都没有出仕,只在乡间务农,家中生活也比较贫寒。郑玄自幼天资聪颖,又性喜读书,勤奋好学。他从小学习书数之学,到八九岁时就精通加减乘除的算术,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过他,即便是读书人,不专门学习书数者也赶不上他。到了十二三岁,他就能诵读和讲述《诗》、《书》、《易》、《礼记》、《春秋》这儒家“五经”了。同时,他还喜欢钻研天文学,并掌握了“占候”、“风角”、“隐术”等一些以气象、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

郑玄自少年时就一心向学,确立了学习经学的志向,终日沉湎于书卷中,孜孜以求。他不尚虚荣,天性务实,有一件小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十一二岁的时候,他曾随母亲到外祖家做客,当时客人很多,在座的十多位客人都衣着华美,打扮得焕然一新,一个个言语清爽,夸夸其谈,显得很有地位和派头。唯独郑玄默默地坐在一旁,似乎身份和才学都赶不上人家。其母见状,感到面上无光,便暗地督促他出头露面,显露点才华,表现点阔绰和神气。郑玄却不以为然,说这些庸俗的场面“非我所志,不在所愿也。”

袁绍见刘备两眼发直,料想现在不是责怪刘备的时机,令人送刘备回府中,自己与将士们商议。袁绍要渡过黄河进行追击,为颜良报仇,沮授劝阻他说:“胜负之间,变化无常,不能不慎重考虑。如今应当先杀掉刘备,然后把大军留驻在延津,分出部分军队去官渡,如果他们告捷,回来迎接大军也不晚;如果大军渡河南下,万一失利,大家就没有退路了。”

袁绍急为大将报仇,不听他的劝告,并且认为刘备飘零,生死只在一念之间,不宜杀害。沮授在渡河时叹息着说:“主上狂妄自大,下边将领只会贪功,悠悠黄河,我们能成功吗?”于是,沮授称病辞职。袁绍不批准,但心中怀恨,就又解除沮授的兵权,把他所率领的军队全部拨归郭图指挥。

袁绍大军渡过黄河之后,后面是茫茫黄河,真可谓是背水一战了。袁军到达延津以南,曹操部署军队在南阪下安营,派人登上营垒瞭望。袁绍令颜良的结义兄弟文丑为主将,刘备为副将,向曹军搦战。此种安排甚为巧妙,如果关羽不来,文丑迎敌,如果关羽来战,见着刘备,必不敢下死手于文丑。关羽战绩不多,然能阵斩颜良,当不容小觑,如此安排,可见袁绍小心翼翼。

曹军徐晃、张辽率军迎战,吕布旧将宋宪、魏续认为河北四庭柱名不副实,相继请求与文丑单挑。文丑一身怒气,急于报仇,立时斩了这两员将领。徐晃出马迎战文丑,大约二十合后败回阵中,张辽接住,又被文丑射退。文丑趁势掩杀过去,曹军溃散,丢盔卸甲,正遇白马辎重粮队,运送自白马缴获的金银绸缎,粮食利器等物资。文丑军不再掩杀,四散搜寻战利。这时,一支精锐曹军斜地里杀来,文丑军阵已乱,军心已散,立即溃败,文丑于乱军之中被杀。原来这是曹操与谋主荀攸定下的“诱敌深入”之计,文丑正中此计,刘备逃回河北。河北四庭柱已折其二,袁绍军中士气大衰。

且说关羽斩了颜良之后,程昱对曹操说道:“刘备、关羽,一为潜龙,一为卧虎,主公若不杀之,便当雪藏。”

郑玄最大的功绩是编辑、注释了“三礼”。汉代《礼经》只凭师授而无注解,马融也只注了《丧服》经、传,“三礼”这个名称虽然是马融、卢植提出来的,但却是从郑玄分别为《周礼》、《仪礼》、《礼记》作注之后,才确定下来的。《礼记》49篇的选辑本得以独立成书,也始自郑玄。

值得注意的是,郑玄总是将尊师与重道联系在一起,这是他个人思想的体现。郑玄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他指出:师说之明,则弟子好述之,教者言非,则学者失问(《礼记正义》卷三十六),这不仅反映了汉代经师具有巨大的权威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的。

教师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郑玄说:师善则善。他将教师本身的品德、学识以及教学态度视为教育成败的关键。郑玄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一,教师必须行以正直;第二,教师必须精通学业;第三,教师必须积极施教;第四,教师应该不断深造。

郑玄毕生隐居不仕,以整理古籍为职志。他能不拘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几乎整理了此前的儒家全部重要经典,其数目达60余种。他进行的这项古籍整理工作,包括校勘文字,训释词语,钩玄提要,著为目录,其成就是显赫的。他不愧为卓越的古籍整理学家。

《后汉书·郑玄传》称“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又记其60岁时,“弟子河内赵商等自远方至者数千”。由此可见,郑玄当时私门讲学,极一时之盛。其弟子众多,几遍全国各地,见载于《郑志》、《郑记》与史传者,著名的就有河内赵商、清河崔琰、清河王经、乐安国渊、乐安任嘏、北海张逸、鲁国刘琰、汝南程秉、北海孙乾、山阳郗虑、南阳许慈等等。他的学生有的成了大官,有的成了著名的学者,《后汉书》本传说:其门人山阳郗虑至御史大夫,东莱王基、清河崔琰著名于世。又乐安国渊、任嘏,时并童幼,玄称渊为国器,嘏有道德,其余亦多所鉴拔,皆如其言。

曹操说道:“如此虎将,当驰骋沙场,雪藏不妥。”于是召见关羽,用更加优厚的待遇对待他,让他时时跟在自己身边,希望能得到他的效忠。但是时间一长,曹操见关羽总是怏怏不乐,知道其没有久留之意,就派关羽来到曹营之后唯一的好友张辽去了解关羽的想法。

关羽叹息说:“我一向眼高于顶,曹公左右唯与你交好,曹公派你来此,可见其用心良苦。我十分明白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我受刘将军厚恩,已发誓与他同生死,共患难,不能背弃誓言。我最终不会留在这里,但要立功报答曹公后才离去。”

张辽听罢,亦是长叹道:“虽然我和你的感情比不上你的大哥和三弟,但是知道你要走,我仍没有办法割舍下,即便最后分开甚至陌生,也会对你心存感激。因为太多时候,回忆起昨时的交谈,也是一种莫大的温暖和美好。”

张辽把关羽的话报告给曹操,曹操佩服他的义气。等到关羽杀死颜良后,曹操知道他一定要去,就重加赏赐。文丑击败徐晃的时候,亲兵看到了刘备在袁绍军中,于是关羽把所有曹操赏赐的东西都封存起来,留下一封拜别的书信向曹操辞行,带领刘备妻小前往袁绍军投奔刘备。

曹操的左右将领要去追赶关羽,曹操说:“他是各为其主,不要去追。况且,人和人之间就是一个欠字,对于德才兼备的人才来说,他们最难还清的,就是感情债。他觉得他欠你,就会用另一种心态对待你,甚至损害自己也要去成全你,等他觉得还够了所欠于你的,他就会像变了个人一般对待你。所以你们不要去追了,对关羽来说,他欠我的早晚是要还了,也许是不久以后,也许是十年之后,也许是下一辈子。等他还过了,我们中间的羁绊就没有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