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人杰传 > 第十一章 宦官弄权良臣死 曹操感触隐故居

第十一章 宦官弄权良臣死 曹操感触隐故居(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还有司空杨赐,字伯献,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东汉名臣杨震之孙。其家族为东汉著名的“弘农杨氏”,一生曾七次为九卿之官,五次任三公之职,为灵帝朝重臣。杨赐在朝,曾屡次激言进谏。汉光和元年,灵帝因天象之异使宦官曹节等问以祥异祸福,杨赐直言相陈,说:“方今内多嬖幸,外任小臣,上下并怨,喧哗盈路,是以灾异屡见,前后丁宁”。其冬,又切谏灵帝停修园囿,皆无结果,因此却遭宦官忌恨,但因其曾为帝师,故终未罹害,幸而得以善终。

宦官们的贪欲是无止境的,这都是灵帝刘宏纵容的结果。

说起宦官,估计所有的人都会对其感到鄙视,认为他们不但在人格上不健全,心理上也有缺陷,为乱朝政,祸害国家。事实上之所以宦官能有如此权势,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东汉自汉章帝刘炟以后,戚宦之争未尝稍息。汉和帝刘肇十岁即位,太后兄窦宪专权,皇帝与朝臣隔绝,只能依靠宦官。公元92年,和帝用宦官郑众所掌握的禁军,消灭窦氏势力,宦官从此干政弄权。汉安帝刘祜初政,太后兄邓骘等掌权。待邓太后死,安帝与宦官李闰、江京等合谋消灭邓氏势力,形成皇后阎氏兄弟阎显等与宦官共同专政局面。125年安帝死,阎皇后因太子刘保非亲生,废为济阴王,将他囚禁在德阳殿下,并与阎显定策立章帝曾孙北乡侯刘懿为帝,她遂临朝称制。刘懿当年即亡故,人心浮动,中常侍孙程联合王康、王国、黄龙、彭恺、孟叔、李建、王成、张贤、史泛、马国、王道、李元、杨佗、陈予、赵封、李刚、魏猛、苗光等共十九个宦官在皇宫大钟下秘密商议,冲入省门,将江京一党就地斩杀,拥济阴王为帝(汉顺帝),并铲除了阎氏外戚,结束了外戚乱政的局面。

事后这十九人皆得封侯,宦官势力大增。东汉后期宦官如王甫、曹节、张让等大多干乱朝政,但是客观来讲“十九侯”并没有干乱朝政,而且后来还为朝廷做出了一定贡献,在保全忠良方面也值得肯定。但是汉顺帝将宦官大量封侯,为后世做了一个不好的榜样,助长了东汉宦官势力的扩张。顺帝同时也重用外戚,拜梁皇后之父梁商、商子梁冀先后为大将军。冀跋扈专权,在顺帝去世后,连续立冲、质、桓三帝。159年,汉桓帝与宦官单超等合谋消灭梁氏势力,从此宦官独揽政权。

这近一个世纪的戚宦交替相争,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东汉中期众多皇帝昏庸不堪,沉迷玩乐,结果使皇后逐渐把持政权。且从和帝开始,所有君主皆年幼继位,使得太后可以利用“垂帘听政”的方法来控制政权,太后提拔其亲戚,结果外戚掌握了政权。皇帝成长后,太后交回政权,皇帝由于不满外戚专政,则与宦官合谋对付外戚,成功后结果宦官得势,皇帝身亡后,继位者又是年幼的皇帝,另外一太后又“垂帘听政”,结果恶性循环如此不断持续。

公元185年(中平二年),京师洛阳发生火灾,南宫被毁。宦官中常侍张让、赵忠等劝灵帝税田亩以修宫室、铸铜人。于是汉灵帝诏令天下,除正常租赋之外,亩税十钱助修宫室。乐安郡太守苏州人陆康(字季宁)上书劝阻,说:“从前春秋时,鲁宣公按亩征收田税,因而蝗虫的幼虫大量孵出,造成灾害;鲁哀公想要增加百姓的赋税,孔子认为这种作法不对。怎么能强行搜刮人民的财物去修造无用的铜人?又怎么能将圣人的告诫弃之脑后,自己去效仿亡国君主的作法呢?”宦官们攻击陆康援引亡国的例子,来比喻圣明的皇帝,是犯了亵渎皇帝的“大不敬”的罪过。遂用囚车将陆康押送到廷尉监狱。幸而御史刘岱仔细研究了表文后,上奏解释,才只以罢官返乡论处。

灵帝又诏发州郡材木文石,运送京师,宦官从中为奸,刺吏、太守复增私调,层层克扣,百姓怨恨。此外又规定,刺史、太守及茂才、孝廉迁除,皆要交纳助军修宫钱,除授大郡者要交纳钱二、三千万。新官上任前,皆须先去西园讲定钱数。届时交请,或有无法交齐而自杀者。所立名目之多,闻所未闻,令人匪夷所思。故新官到任,必竞为搜刮百姓,聚敛财富以为补偿,百姓因此怨声四起。

汉灵帝胡作非为,混塞视听,想想当真可笑。然而这个时候,汉朝仍有清官,不过既然是清官,有汉灵帝在,早晚是要死的。

河内人司马直刚刚被任命为钜鹿太守,因他平素有清谦之称,故将他应交的数额减少三百万。司马直接到诏书后,怅然长叹,说:“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却要剥削百姓去迎合当前这种弊政,我于心不忍。”遂借口有病而辞职,但是未获批准。在赴任途中,他走到孟津,上书极为详细直率地陈述了当时的各种弊政,然后服毒自杀。

有谏议大夫刘陶(字子奇,颍川颍阴人)控制不住自己上书说:“天下先有张角之乱,后有边章之乱。如今西边的羌族叛军已在攻打河东郡,恐怕要越闹越大,威胁到京城洛阳的安全。百姓们只有许多撤退逃生的念头,而没有一点前进奋战以求生存的打算。西面的叛军日渐逼进,车骑将军张温孤军无援,假如疆场失利,败局将不可收拾。我深知这样反复上书,必将招致陛下的厌烦,但是仍然不克制自己,要继续向陛下进言,是因为我知道,国家平安,我也将从中受益;国家危险,我则会先行毁灭。现在,我再次陈述目前急待处理的八件事情。”这八件要事的主旨,是指出天下之所以大乱,都是因宦官引起。于是宦官们一齐向灵帝诬陷刘陶,说:“以前,张角反叛之后,陛下发布诏书,威恩并施。从那以后,叛乱者都已改悔。现在四方安宁,而刘陶对陛下圣明的政治不满,专门揭露妖孽一类的黑暗面。刘陶所言之事,州、郡并没有上报,他又是怎么知道的?我们怀疑刘陶与贼人有联系。”灵帝于是下令逮捕刘陶,送交宦官控制的黄门北寺监狱,严型拷问,日益迫急。刘陶对代表皇帝审讯的使臣说:“我恨自己不能像伊尹、吕尚那样为明主出力,却与商朝末年的微子、箕子、比干三位仁人同一命运。如今上面滥杀忠良正直的臣子,下面的百姓则憔悴不堪,这个政权也不会支持很久了,将来后悔也来不及了!”于是,闭住气自杀身亡。刘陶为当时大才,曾著书数十万言,并有《七曜论》、《反韩非》等文集及上疏、赋、奏等百余篇。其含冤而死,天下莫不痛之。

又有司徒陈耽(字汉公,东海人)为人忠正,当初与曹操一同上疏陈说太尉许馘、司空张济一味取悦宦官,又收取贿赂,宦官子弟贪污者皆不见问,却将在边远十郡为清正惠民者二十六人举为民蠹,好人蒙冤坏人逍遥之事。灵帝见疏重责许馘、张济等,并将被举者二十六人皆任为议郎,陈耽因此得罪宦官。宦官们很怨恨他,加以诬陷,使他死在狱中。曹操正是因此大受刺激,隐归谯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