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宋谜二 > 第1007章 暗流涌动杀机浓

第1007章 暗流涌动杀机浓(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首先是茶中投毒。王安石嗜好喝河南毛尖,每天晚饭后必要喝上一壶好茶,这是一种生活品位。刺杀集团决定重金收买其贴身侍女蔡妍,让她把辽国研制的毒药“黑龙骨粉”带进府中,用小量多批次投毒法,每次在茶叶中加一点,喝茶人不易察觉,最后积少成多,达到毒杀王安石的目的。

耶律素帖等人奔赴洪州时,另向杭州派出一人,向苏轼报喜和报忧。喜的是,奏章换了,北行之人很合作,我们的计划基本成功;忧的是没除了何正臣,何正臣回洪州了。

苏轼闻讯,又惊又怒,这是我们的一大隐患!遂指示,一不做二不休,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继续拼命,没完没了。且再三强调,千万不能像二十几年前刺杀王安石那样失手了。那时,刺杀王安石,失手了,害得我苏大人被朝廷以乌台诗案的题材双规了;这次要是再失手,我可不容易解脱,要变成翻不了身的咸鱼了。

耶律素帖保证,这次我们一定胆大心细、尽心尽力,并且消灭一切可能指向你苏大人的蛛丝马迹,就是我们失手被擒,我们也死不开口,你苏大人不会有事的。十多年前失手的教训,我们记忆犹新,前车之鉴,后车之辙,我们会小心的。

耶律素帖这里说的刺杀王安石事,是耶律素帖谋划并有苏轼的义子赵福亲自操刀的针对当时的宰相王安石的系列刺杀案。苏大人现在旧话重提,无非是强调了前车之辙,要他们引以为戒;并侧面提醒他,你我是一根绳上的蜢蚱,别出工不出力。

苏轼这下是错怪耶律素帖了,人家耶律素帖很认真,他现在正在与几个同伴在复盘,剖析二十几年前的失败。想当初,王安石变法,其中的《方田均税条约》方田丈量,按土定等,清出了大量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了国家收入,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却严重损害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权益,于是,除了朝廷庙堂上弹劾抨击王安石,悄悄地,一场刺杀图谋也开始酝酿了。

公主府里的老黄瓜和大头菜在纠结、在掰扯;他们口中提到的那个耶律素帖和赵福等几十人也在离公主府不远的一所民宅中在纠结、在掰扯。

这些在纠结和在掰扯的辽国死士,队长叫耶律素帖。这耶律素帖原来是辽国以客商的面目在宋行走的死士,现在是这帮辽国死士的头。他曾参加十年前听命于王诜在汴水河陈桥驿围攻长公主事;他还曾参与四年前在汴京城内对王木木的暗杀,他年前被派来杭州在黄世仁的手下协同飞贼夫妻燕子哥和白菊花对欧洲仙女和阿拉伯鬼女下黑手。没料到,偷鸡不着蚀把米。打劫没成,自已反赔上了一只耳朵和两只蛋蛋。

现在,辽国郡主萧仙儿已经被王木木暂缓和亲之论,而以留学生的形式签证去流求了。同时,萧仙儿只被同意附带两个丫环,所以,辽国的死士是一个也不可能去流求。而在宋国滞留已久的这些辽国死士,以俭入奢易,以奢入俭难。他们现在也渐渐的喜欢上了宋国的生活环境,兼之,自己都已成了暗太监了,回去不被父母、妻妾、朋友嗤笑?于是,就南漂了,悄悄的干些杀人越货的勾当,一会儿做花和尚,一会儿做黑盗贼,黑白两道花叉花叉地混日子。

前不久,耶律素帖接了份单子,任务是打劫宋国的钦差大臣何正臣。原来,何正臣奉旨办差,事情都搞明白了。苏轼在杭州,一手遮天,《乞开西湖状》只是一份西湖项目的开工请求报告。得到许可后,项目完全是随心所欲,漫无目标地随遇而安。至于经济问题,一笔糊涂账,无须细查,问题明显。特别是大大的夸大工程量,苏堤就横在西湖中,铁证如堤,不容狡辩。等等,等等。何正臣据此训斥了一顿苏轼后,把文字材料交给了汴京来的书吏,由其上报朝廷,自己则功成人退,回自己的江西洪州的知州位去了。

苏轼派在何正臣身边的细作将何正臣奏章的内容汇报给了苏轼。苏轼闻言大惊,这奏章要是上达天听,自己恐怕就是不吃官司,也得去岭南晒太阳了。心急之下,不择手段,你死我活,决定采用雷霆万钧之手段了。苏轼并不知道何正臣把奏章交给了手下的书吏,由其上报朝廷,自己则回洪州去了;而是以为,跟一般的办皇差一样,何正臣一定是先去汴京复命,说不定,还会在汴京再次受命,南下来捉拿自己。所以,苏轼安排了耶律素帖等人,埋伏在何正臣一行北上的必经之路边,伺机动手。

刺杀的起因,是王安石从军队腐败将领开刀。当时拱卫京师的中央禁军副都统(相当于京师卫戍区副司令)马浩勋,他的父亲马志是河南南阳郡有名的大地主,他纠集一批豪强集团,非法占有当地田产达7万亩,豢养家兵,横征暴敛,还草菅人命,地方官员不敢过问,使得变法在当地无法进行。

王安石请得尚方宝剑,亲自采取行动,以马浩勋在军事训练中犯下的一次小过错为由,撤销了他的禁军副都统,改任枢密院文职;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拿下马志集团并把他公开处死,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变法运动得以在河南迅速推开。

马浩勋怀恨在心,为了替父报仇,准备对王安石痛下杀手,他利用多年主持情报工作的资源,秘密勾结北方辽国的间谍组织头目——长期驻扎汴京、刺探宋国情报的辽国大客商耶律素帖。马浩勋亲自便装拜访耶律素帖,备上金银珠宝,哭求支援。

此时辽国皇帝对王安石变法心存疑惧,害怕大宋国力军力增强,认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使变法破产,刺杀王安石迫在眉睫。卖国贼马浩勋和敌特头目耶律素帖,双方经过多次试探,觉得利益完全契合,合作很可靠,国内外敌人一拍即合。

耶律素帖和马浩勋刺杀集团经过可行性分析,初步拟定采取三种方案刺杀王安石。

苏轼给他的指令是,杀了自己的死对头何正臣,再杀了忠心于何正臣的手下。夺了不利于自己的何正臣的奏章,用自己伪造的利于自己的奏章置换了,再由收买了的何正臣的手下送去汴京交差,自己就能渡过一关。

哪知,人算不如天算。苏轼的指令被执行得非常完美,耶律素帖等人在伏击点冲出去包围了“何正臣一行”,这一行人马上举手投降,叩头求饶,言听计从,要怎样就怎样。只是,这一行人中没有何正臣,因为他们从杭州出发后的第二天,何正臣与这一行人就分道扬镳了。这一行人北上去汴京,何正臣等人就西行去洪州了。

耶律素帖等人就把北上的人中个别死硬分子给宰了,并让全体投降派在这些死硬分子的身上补上几刀,算是他们投身于苏轼苏大人的投名状。收伏了这帮人后,让他们交出了何正臣的奏章,置换了伪造的奏章,就放行了。

耶律素帖等人赶紧调头,西去洪州。因为他们知道,不除了何正臣,那么,很快,汴京中的新党残余将假的奏章的内容透露给何正臣后,那么,苏轼就又多了一项篡改奏章的大罪。所以,赶紧去把何正臣做了,送他上西天,那么,死无对证,万事大吉了。

耶律素帖等人日赶夜赶的奔去何正臣回洪州(江西南昌)的必经之路进贤西的抚河渡口,可是,从北上汴京之路,办完了事,再改道西南奔江西,一路上河湖又多,摆渡不易,所以,截留不成,晚了一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