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魏食货志 > 第68章 铜雀台其十

第68章 铜雀台其十(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文帝诗源于李陵,终身无改。诗家分体以年代者,文帝兼属建安黄初二体,岂文帝为太子与为天子时,有两样文字哉?盖建安当羣彦蔚起之时,门户各立,论者盖以建安目之。盖其体错杂,文帝之体总括於中,要以陈思为杰。至於黄初,王、刘、应、徐,雕丧已尽,而主持风雅唯文帝。而陈思入黄初,以忧生之故,诗思更加沉著。故建安之体,如锦绣黼黻,而黄初之初,一味清老也。

胡元瑞曰:“魏文‘漫漫秋夜长’,独可与属国并驱,染去都尉尚一线也。乐府虽酷似本色,时有俚语,不若子建纯用己调。盖汉人语似俚,此最难体认处。”汉人诗无句可摘,无瑕可指。魏人间有瑕,尚无句也。六朝诗校无瑕,然而有句。

《芙蓉池》此诗只写“夜行逰”三字。於《步西园》上著“逍遥”二字,盖逐一细看,故逐一细写也。“双渠”四句,是俯写逰,“相灌溉”见池之美。“嘉木”句,因池及木,木之嘉者,行最忌直,如官道旁树,两两对立。曰“绕通川”者,逐地势而成。“卑枝”二句,单承写木,一卑一修,见木之嘉,益见池之美。“惊风”二句,平写行逰,惊风吹后,飞鸟鸣前,我身适在池上。“云霞”四句,仰写夜。然何地无星月,何地无云霞?自文帝写来,亦若池上固有之景,移他题不得者。此古人神化之极也。故与后“数命非神仙”云云,若相通若不相通,任使后人读者,通之得下,不通之亦得下也。

张凤翼

《杂诗》二首二诗有疑惧意,应是操欲易世子时作。而旧注未及,故识此以发明诗旨。(《文选纂注》卷十二)

胡应麟

汉《古八变歌》,文繁于质,景富于情,恐是曹氏兄弟作。汉人语亦有甚丽者,然文蕴质中,情溢景外,非后世可及也。(《诗艺》内编卷一)

汉称苏、李,然武帝,苏、李俦也。魏称曹、刘,然文帝,曹、刘匹也。唐称李、杜,然玄宗,李、杜流也。三君首唱,六子并驱,盛绝千古,非偶然也。

魏文《杂诗》「漫漫秋夜长」,独可与属国并驱,然去少卿上一线也。乐府虽酷是本色,时有俚语,不若子建纯用己调。盖汉人语似俚,此最难体认处。

魏文「朝与佳人期,日久殊未来」,康乐「园景蚤已满,佳人犹未适」,文通「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愈衍愈工,然魏、宋、梁体多自别。(以上同上卷二)

今人例以七言长短句为歌行,汉、魏殊不尔也。诸歌行有三言者,《郊祀歌》、《董逃行》之类;四言者,《安世歌》、《善哉行》之类;五言者,《长歌行》之类;六言者,《上留田》、《妾薄命》之类。纯用七字而无杂言,全取平声而无仄韵,则《柏梁》始之,《燕歌》、《白紵》皆此体。自唐人以七言长短为歌行,余皆七言古乐府外,歌行可法者:汉《四愁》,魏《燕歌》,晋《白紵》。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子建天才绝出,乃七言独少大篇。

清代

吴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