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楚氏赘婿 > 5 酸儒们的嫉妒

5 酸儒们的嫉妒(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昏侯是王侯,完全符合举荐出仕的条件。

这不是给他量身打造的吗!

他这两天老是在为上门赘婿犯愁,想着劝皇上改圣旨。

自太祖皇帝项羽立大楚皇朝,至今不过六七十年的光景。

大楚皇朝,也并非施行后世长达二千年的科举制,而是推行是更为古老落后的岁举(察举制)——王侯、公卿、二千石郡守以上官吏推举,经朝廷考核之后,方才授官出仕。

说直白点,这个时代就是王侯门阀,垄断政权的时代。

这比商周先秦的世袭制要好,又比后世的科举制度要落后。平民百姓是很难挤进朝堂之中的。

得不到大官的举荐,参加朝廷考核,还想当官?!

另一个,当然是每年冬至,皇帝都会下的一道旨意“岁举”。

岁举,凡王侯、公卿、二千石以上郡守,可向朝廷举荐一人,参加“策问”考核,出仕为官。

因为岁举是战场立战功之外,在朝廷出仕为官的唯一途径。儒生们不会刀兵,只有岁举出仕,自是非常关心。

“朝廷下旨岁举,你们准备的如何了?!”

“诸位仁兄,你们找到举荐出仕门路没有?”

呵呵,你学了点儒书就想当官,你是哪根葱啊?

门都没有!

寻常的儒生,只能在门阀大户、乡村、县城,当个私塾先生什么的,来谋个生计。

岁举?

楚天秀机警的竖起耳朵倾听,听了一会,仔细一琢磨,无比惊喜。

“唉,难啊!王侯、三公、二千石郡守以上,才有资格举荐一人出仕。举荐的名额那么少,一年也就百来人被举荐。

我们这些大多是平民小富出身的儒生文士,如何攀的上王侯公卿、郡守的关系?没深厚的关系,谁会举荐你?!”

“我们苦读大半辈子的儒家经书,但求闻达于诸侯。只盼朝廷能看上眼,给一个举荐出仕名额...否则,一辈子也没什么大出息!”

客栈,众儒生文士们哀鸿遍野,无不叹气。

也怪不得他们如此犯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