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七百九十七章 水陆

第七百九十七章 水陆(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这样的规模,为浮山成立以来到如今未有过,张守仁放权,他轻松了,眼前这些人,可是如临大敌了。

张守仁对山东的经营,已经在无形之中替他获得了大量的,各阶层人士的认可,不止是儒家阶层,还有工商阶层,普通的民众更是交口赞颂。

在河北有兵灾和旱灾,河南千里赤地,山西疲弊,陕西是流寇的发源地,甘肃向来是贫瘠之地,辽东更不必提,原本的辽民十不存一的前提下,山东从崇祯十年到十一年清军入寇的创痛中恢复过来,不仅如此,还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这样的成绩,在朝廷的文书邸抄上是巡抚和文官们的功劳,但天底下谁不知道,山东在几次大战之后,已经是张守仁的禁脔,一切军政事务,巡抚等各官都仰张守仁鼻息而行,他的农庄系统更覆盖山东全境,民政军事一手全包,这样固然是有跋扈嚣张之讽,但也是叫人明白,山东现在工商发达,治安良好,基础设施建设远超四周,这一切成绩,自然也是张守仁的一手之功。

在北方残败的基础上,山东就算没有这样的成就,保持正常的状态都会引人注目,更何况现在的山东,富裕超过四周太多,被吸引来的不止是士绅名士,还有大量的百姓。

河南的流民,除了捱苦的,或是逃难乞食的,或是加入李自成阵营造反的,还有相当一部份逃到山东,被充实进农庄,或是招募其中的精壮,以为军人。

以一省之力,有得天下之望,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了。

张守仁的人望,在崇祯十五年开始之后,已经再攀新高,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比朝廷的官爵要叫人更加高兴的多。

明眼人谁看不出来大明那边是日暮途穷,日薄西山?这一年来,投效山东镇的文人名士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人过来,甚至,北方军镇中的大同镇,榆林镇,还有山西镇,都有将领派人过来联络感情,这其中的意思,简直是太明显了。

明朝已经尽失人心了,连武将集团也是在谋求后路。

这可不是普通的武将集团,是如榆林尤家那样的与大明国运同休,世镇地方二百年的军将世家,连他们都起了异心,对大明的忠诚不是那么足金足赤,那些普通的军镇将领,还有那些没有根骨的文人们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人心就是在这样不经意中就起了变化,在原本的历史天空下,李自成取得了朱仙镇战役的胜利,打跨了保定军和湖广军,但开封没有顺利拿下,影响了他在中原的布局,后来茫然之下,南下湖广,打下襄阳和武昌四府,设官置守,算是真正有了一片基业,但在打跨孙传庭的秦军之后,李自成没有顺势再经略中原,或是沿江而下,去争夺南京,反而一路打回关中去了。

“你们讨论细节吧……”张守仁吩咐完了,往椅北上很舒服的一靠,笑道:“我就听着,这一次,事先说过我不干涉细节,你们讨论完了,形成决议案,到时候,我直接批复。”

已经是到了放手锻炼麾下大将的时候了,曲瑞和孙良栋放在了外面,现在到了放手锻炼水师的时候了。

张世福和胡得海都是面色凝重,此番进军,确实是浮山这两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不要说兖州之战,临清之战,甚至是湖广之战都不能比。

湖广之战只是张守仁带去了所有的大将和主力精锐,但人数尚不足万人。

此次出兵,时间定在九月中,预计攻击的范围极为广范,水师将会全部出动,另外尚有大量的陆师和两个陆战旅,总人数,在五万人左右。

这样的做法,说明此人就是毫无战略眼光,当时的关中已经不是秦汉时期的关中了,残破不堪,水利破败,连年灾荒,这样的地方,哪里能够做王业之基?

以张守仁看来,就算李自成现在守住开封,但仍然不象是个能经略基业的模样,李自成在崇祯十四年时尽得河南人心,后来败退,河南和山西等地的百姓和士绅没有人支持他了,仍然视他为流贼,主要就是他在经营地方上太失败了。

光能打仗是没有用的,会经营地方,叫人看到过太平日子的希望,这一点,比打几场胜仗要困难的多,可惜的是,李自成从始至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明末,真是一个缺乏英豪的时代,在张守仁看来,唯一可称道的反而是西营的残余,他们流窜到云贵,真正做了一些经略地方的事,云贵由是成为大西军的牢固基业,李定国在南明末年的辉煌,屡次击败清军的基础,就是在他和孙可望经营云南的那两年打下的,有时候,不经意的民政事务所迸发出来的力量,远比名将们在战场上获得的几场胜利要重要的多。

只可惜,孙可望私心太重,李定国又过于顾全大局,是英雄,却不是枭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